《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
年级:六年音乐
内容:人音版 第五单元 歌曲
教材分析:《一把雨伞圆溜溜》选自人音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快乐的阳光》。她是本单元的学唱歌曲,把雨天里三个小伙伴只有一把伞的看似尴尬的情景,描绘成“一把雨伞,三个头”引申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们在风雨中共用伞、嬉戏玩耍的情趣。以此颂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友谊,放在六年级下册,也从侧面表达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之间建立的难舍难分的情感。歌曲为2/4拍、降B大调。曲调欢快活泼,歌词风趣,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跨小节切分、旋律中运用不同的休止符以及连续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增添了节奏的不稳定感,使音乐在2/4拍“强弱、强弱”的循环规律上,变得俏皮、灵动,充满诙谐。“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的可好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作为一首大调歌曲,结束音并没落在主和弦的根音上,而是结束在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歌笑语。
学情分析:本班孩子是分流到校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对音乐的基础较差,识谱能力也很有限,音乐素养弱。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跳跃、诙谐的甜美声音表达雨中嬉戏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快乐。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3、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唱出休止,附点,切分节奏。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准确地唱出附点、切分、休止等节奏;感受、想象及表现众多音乐元素刻画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教具准备:钢琴 旋律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新课
一、走入雨中
1、导入
师:同学们,能发出声音的万物都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大家能用身边的道具雨声吗?学生回答(大雨、小雨、中雨等)
节奏练习
(1)× × 0× ?×0 ×? × .×? ×
滴 滴 嗒 嗒 雨 珠儿 跳
先老师带孩子们念节奏,一节一节慢慢来。练好以后加上音高再来。
× × ×.× ?×.× ×.×? ×.× × ×?
啦 啦 啦 啦 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加入歌曲旋律练习节奏
初步欣赏雨
歌曲的速度、情感
歌曲的内容
(生听后抽人回答)
3、再次欣赏
用肢体行进的方式感受音乐
三、学唱歌曲
(1)二声部的加入学习歌曲前面部分
①科尔文手势(复习音高和发声练习)
1 2 3 4 5 6 7
②运用科尔文手势加入二声部旋律(运用2、3、5、4放在旋律中,起到发声熟悉旋律和和声练习结合)
③把前面两个乐句加上和声效果
(2)、学习三、四句
①孩子聆听
②孩子模仿
③孩子随琴唱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休止符)
(3)接着学习
这一部分前面都设计到内容了的,所以这一节比较轻松,只有后两句孩子不太熟悉,我采用的是听教结合
(4)最后一句
运用的是聆听感知的方式学习。
四、合唱
整首曲子随着琴合唱
加入我们前面的节奏、旋律表演唱
放音乐伴奏合唱
五、用事先出示的图形谱学习变化重复
六、表演唱
七、小结:师简单总结本堂课内容,用冼星海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句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