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1 11: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史前时期
夏商周
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
东周

秦汉时期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概况
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长安),为隋文帝。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措施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中期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增加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
材料一: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隋文帝初一统天下,就实现了两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钱穆《国史大纲》
藏富于国
含嘉仓示意图
二、开通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四段:
五河:
洛阳
涿郡、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材料一:
E
F
G
(1)材料一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它的四段: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三点:E:_____;F:_____;G:______;
说出从北至南贯穿的五条大河各是什么。
提示: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E:涿郡 F:洛阳 G:余杭
大河从北至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材料二: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2)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你同意上述观点吗?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不同意。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政治控制。
或许,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材料三: (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材料四: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隋炀帝在历代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了大运河。
(3)结合材料三、四谈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大运河的条件。
提示: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励精图治,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两位诗人对这条河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谈谈你的观点。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
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材料六:
提示:胡曾持否定态度,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皮日休既肯定开运河的功绩,也指出游江都的腐败,比较全面,他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观点: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功德无量,泽被后世;
劳民伤财,加速灭亡。
隋朝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在2014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姓名
张有才
李富贵
考试成绩
180
120
学历
本科
高中
家庭背景
父母均为农民
父母均为某地高官
推荐人

某地最高长官
结合教材思考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考官,你会选谁去做官?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第十五》
材料二: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至炀帝时期,则更添设了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定。隋廷在地方上设立州、县学,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种科目可以由州、县学的生徒进京考试,也可以由诸州将人才选送中央,经考试后再量才录用。
——李国章、赵昌平主编《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开皇七年(587),命诸州每年贡三人;
至开皇十八年(598),则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士济二科举人’。
隋文帝
隋炀帝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科举制的实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想一想:
寒门学子
世家大族子弟


三、开创科举制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世家大族:
寒门子弟:
中央政府: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杨广其人】
隋炀帝(杨广)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谥法》
谥号:“炀”
唐高祖李渊为何将“炀”字作为杨广的谥号?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
(1)各地农民起义,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618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暴政
启示:①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隋朝的灭亡
【杨广其人】
开凿大运河
增设新仓
重开丝路
确立科举制
三访流求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
多次巡游
修筑驰道
三征辽东
隋炀帝所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荒淫无道,纯属享乐的吗?
有的工程成为千秋伟业,可为什么隋炀帝在历史上却留下千古骂名?
炀帝并非无能之辈,他曾经南平江东,北抚突厥,他也曾期望将大隋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然而,他残杀弟兄,阴谋夺权,已见其心术不正;恣意享乐,劳师远征,更远离治国之道。身为人君,不首先顾及天下的安危与百姓的疾苦,却一味追逐所谓的“国威”与个人的虚荣。这类统治者大多不得其死;他们控制的政权,也就难保长治久安。
——李国章、赵昌平主编《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总结:
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建树
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618年,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灭亡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特点:繁荣而短暂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比较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你同意哪一种?你是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的?
活动探究
积极:加强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