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素养目标】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特点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演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难点】
1、 冷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2、 美国一超独大与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
主题定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国: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3.俄罗斯联邦: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4.日本: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6.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概念: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2632075123825889061595
历程:
(1)起步与发展:
①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2)体系化、制度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3)迅猛发展: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他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
3.实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
积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
消极: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使世界面临大规模动荡的危险;②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③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⑤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⑥加剧了全球内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⑦国家主权受到冲击;⑧传染病、粮食短缺等问题严重。⑨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
应对:积极融入,趋利避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拓展1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设问:材料一、二反映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主要因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为全球化提供流通渠道;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拓展2 材料三 2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高出37倍。两者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其中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84万美元。该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2亿人的每天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
设问: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学生回答 问题: 反映了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作用;发达国家因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而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工业落后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三、逆全球化
1.表现:
(1)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2)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结构性低迷,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移民、投资、监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去全球化趋势明显。
(3)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
(4)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
2.原因:
(1)部分国家出现治理危机。这是逆全球化的内在根源,突出表现为公共政策减效失灵,国家治理能力、制度活力和创新不足。
(2)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
(3)国家间发展更不平衡。
(4)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入危机。
3.危害:一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贸易风险。二是影响全球资源分配。三是激化社会矛盾与政治不稳定。四是冲击和割裂国际政治关系。五是导致经济全球化减速甚至停滞。
四.区域经济集团化
1.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
2.原因:
(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
(2)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3)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5)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3.表现:
(1)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38735112395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
②促进成员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③经济区域集团实力的增强有利于集团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④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消极影响:
①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对全球化有一定的阻碍;
②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③国家主权的概念将受到冲击。
拓展3 材料三 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设问:分析战后“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种现象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学生回答:原因:科技的进步;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积极影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五、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1)含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影响:
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②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多样性
(1)概念: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3)问题: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处于强势的文化一方对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4)态度:
①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 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