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1 22: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554001165860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
1.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中国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掌握和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
了解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还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毁了”。
师: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30689551943101.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工业
1940年
1952年

1800万吨
3440万吨
煤炭
1.65亿吨
3亿吨
石油
3100万吨
4700吨
电力
480亿千瓦
1190亿千瓦
——陈之骅 吴恩远 马闪龙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师:根据材料,分析二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
生:国防成就突出、重工业恢复发展迅速
小结 (1)成就:
① 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
② 科技:爆炸了 原子弹 、氢弹。
③ 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材料 五年计划期间(1946—1950)用于整个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中,用于机器制造工业的占87.9%,用于轻工业的仅占12.1%。机器制造业的指标提前超额完成了,而轻工业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
师:根据材料,分析二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
生: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1)内容
材料 1958年1月1日起,取消了义务交售制。……由集体农庄自行制订具体的生产计划。大力种植玉米;扩大播种面积。1954—1955年,垦荒总面积达到3590万公顷……对政府机构进行改组,唯独军工生产部门没有减缩。在全国范围内划分经济行政区,将部门管理体制变为地区管理体制
——陈之骅 吴恩远 马闪龙主编《苏联兴亡史纲》
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生:主要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 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等等
(2)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①农业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②经济改革中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③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④原来体制内的修补
⑤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影响
材料 在1953—1964年期间,谷物总产量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倍,年增长率为10.5%。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036195
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影响: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3.勃列日涅夫改革(1965年--1975年)
(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领域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工业
缩减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数量;增加企业的利润留成;把增加传统重工业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
农业
大范围提高收购价格,积极扶持庄员副业生产
国防
奉行霸权主义、加紧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
①工业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②更加重视重工业、国防工业
③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成分
④原来体制内的修补
⑤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影响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要根据市场规律有计划地掌握和管理市场” ……提出了“加速战略”…………戈尔巴乔夫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提倡“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1990年3月召开的第三次人代会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生: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承认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①打破计划经济
②转变迅速
③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④突破旧体制、根本变革
⑤思想混乱、政治动荡、经济形势恶化
5.苏联解体 1991.12.25
2222511430

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3.11—1991.12.16)
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 建设
(1)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东欧国家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
??借助苏军
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主要依靠苏军挺近
民主德国
??在苏联军事管制下
17145063500
(2)建设模式及效果:东欧各国大多采取市场经济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50—80年代 东欧的改革
国家
改革开始的时间
改革的内容
南斯拉夫
1950年开始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波兰
1956开始
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
捷克斯洛伐克
50年代后半期开始
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匈牙利
1956开始
按照本国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德国
50年代后半期开始
推出“新经济体制”
保加利亚
50年代后半期开始
分批试行“新体制”
罗马尼亚
1967年开始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阿尔巴尼亚
1988年开始
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试点
波兰改革
50年代—60年代
企业实行自主、自治和自负盈亏;??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受到国际共运的影响,逐渐停止了改革“二五计划”,“三五计划”要求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歉收,物价上涨,工人抗议、罢工?
70年代
“高速发展战略”,借助外资和西方技术,1975年起,农业连年歉收,市场供应紧张,罢工浪潮
80年代
“政治多元化”,经济改革,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全国大罢工
东欧剧变
(1)表现
①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
② 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
③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④ 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
⑤ 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9525026670
(2)原因
材料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师:根据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生:讨论并回答
①内因: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② 外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变化
1。1956 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3.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改革开放: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52512954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四、总体认识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通过学习苏联、东欧、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方面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