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九单元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第八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是世界史的当代部分。本单元的重点包括: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本单元包括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这两课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因果关系。学习目的是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教学涉及内容及时空广泛,教材内容因限制叙述较为简略。教学过程中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地图和史料以及多媒体,教师可通过课文的叙述,引导学生查找更多的材料,了解更多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设计历史情境和分析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对当今时代的主题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索。
【素养目标】
1.和平与发展的表现和关系。(历史解释)
2.人类发展面临发展与和平问题的表现。(史料实证)
3.加强全球治理的背景和表现。 (史料实证)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实质、措施。(历史解释)
【重难点】
重点: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难点: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2021年2月19日据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2 2021年4月13号,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120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将排入大海。顷刻间世界一片哗然。
注:这两大事件一个影响的是和平,一个影响的是发展
讲授新课: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师:1985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文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两位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共同判断是什么?结合教材找出这一主题的依据。
生:主题:和平与发展。
依据:①无新世界大战②维和解决冲突③世界各方面发展④发展中国家作用重要⑤多极化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
师:结合教材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分别指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
生: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师:拓展:
时代主题论述大事年表
20世纪初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1940年 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
1985年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1992年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2007年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012年 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在“和平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合作共赢”问题。
师:探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生:历史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
时代要求:
维护、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
解决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环境等)的共同需要;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存制约。
具体原因:
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留下了生存空间;
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在全球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师: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哪些危机与挑战?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
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界定为和平与发展,是指我们这个时代从总体上讲实现了和平,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从主流上看大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设、图发展。但它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应该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中心组《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
生: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
和平与安全方面: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师: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危机与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针对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如何破题,促进时代发展?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师:全球治理:是指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核心要素包括:一是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二是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三是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各国政府、正式的国际组织、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四是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五是国际规制的有效性等。
师: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
生:(1)建立主要国际组织: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三大经济组织(维持战后经济有序发展)
(2)建立新型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A.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发挥积极作用。
B.地区层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新开发银行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方面,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目的: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宗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师:小结: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