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收集气体的选择依据是 。
(2)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气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集满的标志是 。
(3)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该怎样收集 ,集满的标志是 。
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写出下列实验情况产生的原因: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浸入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 。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伸入集气瓶后很快熄灭 。
(3)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结束时,发现集气瓶壁炸裂: 。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
3.现有①木炭②硫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4.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
5.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端进入。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端进入。
6.下列各物质反应后,都能生成氧气,根据表达式确定,其中最适合用于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你能写出上述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1) ;
(2) ;
(3) ;
(4) 。
二.选择题(共8小题)
7.某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一定具备以下哪项性质( )
A.不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氯酸钾【KClO3】,向 b 管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同时加热,则反应时间(t)和生成氧气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达尔文 C. 道尔顿 D. 牛顿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一定能燃烧
1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常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生成氧气的总量增加
B.不加二氧化锰,氯酸钾不能产生氧气
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①S+O2点燃?SO2②4P+5O2点燃?2P2O5③3Fe+2O2点燃?Fe3O4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点燃 B.都生成氧化物
C.都属于化合反应 D.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14.C+H2O→高温H2+CO是煤气生产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 )
A.C B.H2O C.H2 D.CO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 ,收集气体的选择依据是 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溶解性 。
(2)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气管口有 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时开始收集,集满的标志是 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 。
(3)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该怎样收集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集满的标志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收集气体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溶解性;故填: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溶解性;
(2)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冒出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这是排出的装置内的空气,当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集满的标志是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故填: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故填: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写出下列实验情况产生的原因: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浸入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 装置漏气(或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水中) 。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伸入集气瓶后很快熄灭 氧气含量不足或木炭伸入瓶底过快 。
(3)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结束时,发现集气瓶壁炸裂: 铁丝燃烧时太靠近(或接触)瓶壁 。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
【解答】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浸入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装置漏气或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水中;故填:装置漏气(或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水中);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伸入集气瓶后很快熄灭,这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足或木炭伸入瓶底过快;故填:氧气含量不足或木炭伸入瓶底过快;
(3)铁丝燃烧时太靠近(或接触)瓶壁会造成玻璃受热不均匀造成集气瓶壁炸裂;故填:铁丝燃烧时太靠近(或接触)瓶壁;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的原因是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使得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故填: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合理表述都给分)。
3.现有①木炭②硫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② ;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③ ;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④ ;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⑤ ;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② ;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⑤ 。
【解答】解:(1)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硫磺。故答案为:②。
(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红磷。故答案为:③。
(3)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铁丝。故答案为:④。
(4)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木炭和蜡烛。故填:①⑤。
(5)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硫磺。故填:②。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蜡烛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⑤。
4.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都是化合反应 ;② 都与氧气反应 ;③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④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 ,…(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液态 .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 .
【解答】解:(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都需点燃,放热,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故填: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
(2)硫在燃烧前,已经受热变化成了液态;故填:液态;
(3)反应物中的铝属于金属单质,硫和磷属于非金属单质;生成物中的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铝是固体,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故填: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答案合理均可).
5.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a 端进入。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端进入。
【解答】解:(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b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a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b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故答案为:
(1)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a;
(4)b。
6.下列各物质反应后,都能生成氧气,根据表达式确定,其中最适合用于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3) 。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你能写出上述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1) 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
(2) 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
(3) 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
(4) 水→通电氢气+氧气 。
【解答】解:(1)氯酸钾需要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放出氧气,而加热时也会消耗氧气,不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故不合题意。
(2)该反应需要加热,会消耗氧气,且生成的汞是一种有毒物质,不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故不合题意。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且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供给氧气的同时吸收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故符合题意。
(4)水通电分解需要通电,消耗电能,不适宜在潜水器里供给氧气,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3)。
(1)氯酸钾需要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故答案为: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2)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氧化汞→加热汞+氧气;故答案为: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故答案为: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故答案为:水→通电氢气+氧气。
二.选择题(共8小题)
7.某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一定具备以下哪项性质( )
A.不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的收集;
故选:C。
8.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氯酸钾【KClO3】,向 b 管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同时加热,则反应时间(t)和生成氧气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b受热分解生成氧气,b中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但不能使生成的氧气质量增加,而a却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出氧气,因而b反应用的时间比a短,不过b用的时间短。
A、ab不是同时分解,故A错误;
B、ab反应产生的氧气不一样多,故B错误;
C、分析图象可知ab产生的氧气一样多,b反应用的时间短。故C正确;
D、分析图象可知ab反应产生的氧气不一样多。故D错误。
故选:C。
9.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达尔文 C. 道尔顿 D. 牛顿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B、达尔文在生物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
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解: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氧气参与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过氧化氢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但也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一定能燃烧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B错;
B、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B说法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故C正确;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但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1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常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生成氧气的总量增加
B.不加二氧化锰,氯酸钾不能产生氧气
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解:A、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A说法不正确;
B、氯酸钾不加催化剂也能分解但分解的速度慢,B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锰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分析,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C说法正确;
D、二氧化锰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①S+O2点燃?SO2②4P+5O2点燃?2P2O5③3Fe+2O2点燃?Fe3O4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点燃 B.都生成氧化物
C.都属于化合反应 D.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解答】解:A、三个反应中的条件都是点燃,正确。
B、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都是氧化物,正确。
C、都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铁是金属,不正确。
故选:D。
14.C+H2O→高温H2+CO是煤气生产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 )
A.C B.H2O C.H2 D.CO
【解答】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水煤气的生产中水失氧被还原是该反应的氧化剂。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