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一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1 21: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好几篇著名作家写的文章,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并说说作者是谁。
课文
作者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郭沫若
许地山
琦君
冯骥才
这几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几篇课文要放入一个单元中呢?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阅读感受都不尽相同,我们也来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要点:一花一鸟总关情。作者借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这些课文有的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读者也能感同身受,获得启发。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你能举些例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品读积累一首借物抒情的古诗。
《石灰吟》《墨梅》等

[唐]虞世南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藉:凭借。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虞世南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要借蝉表达什么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再读一读,交流一下。
(1)小组内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诗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结合对诗人的了解,说说诗人借蝉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小结:一二两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三四两句分别用了“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充满张力,借喻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全诗共二十字,简练传神、比喻巧妙、耐人寻味。
在狱咏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几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对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呢?
◆第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花生的平凡、默默无闻,花生果实藏在里面不炫耀,告诉人们做人要像花生,不一定好看,却要有用。
◆第二句通过对比,让读者体会白鹭的颜色、身段大小最为适宜。
◆第三句通过对比,感受乡下人家门前的生机勃勃,充满趣味。
可以随便将两个事物拿来对比吗?对比的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比,是一种把同一类事物或者具有类似特征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的修辞手法。
运用对比,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让我们也试着写一句对比句吧。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不仅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有时一个词语也能表达多种不同的意思。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开辟
开垦
开创建立
开辟:(1)打开通路;(2)开拓拓展;
(3)开创;创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姿态
姿势、样子
态度、气度
用“温和”一词,分别写两个句子。一个形容气候,一个形容性格。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的气候很温和。
气候不冷不热。
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
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温和
像这样,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理解并运用吗?每个小组在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来写句子,看能写出几种意思。
成熟
暖流
黑暗
骄傲
头疼
1.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完成本课随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