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地震引发海啸吞噬陆地
海啸将船只冲向陆地
海啸把许多车辆堆积在一起
日本自卫队战机被海啸卷翻
海水将仙台机场附近的汽车和飞机冲到一起
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污染
日本地震海啸过后满目疮痍
截止3月28日,已确认11004人死亡、17339人失踪 ,预计经济损失超过2000 亿美元,损失惨重。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9.0级
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片当中,原来是合在一起的?
这两张拼合得很紧密,文字和照片都是连贯的。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如此对应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他30岁那年,有一天在观察世界地图时,意外的发现……
大西洋
大西洋
探究: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 陆是一个整体, 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大陆可能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证据一:大西洋两岸的的轮廓非常对应。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寻找证据:
证据二: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非常对应,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两块大陆相隔很远,
却有相似的动物
魏格纳进行了艰苦的考察和研究后,提出了——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他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大陆漂移说” 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
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请看图回答问题:
2、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3、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亚山脉
阿拉伯半岛
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
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
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
不断发生 和 。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1、用两本书放在桌面上做一次碰撞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隆起
拉
拉
2、在两块板上贴上一张纸,板上放一只空瓶子,按图示方向用力拉,当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胶纸
板
振动
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如喜马拉雅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方向而分为: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___________。
板块的交界
碰撞和张裂
因为日本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___和______
太平洋
亚欧
火山
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向 板块俯冲造成抬升和张裂,地壳很不稳定。
亚欧
印度洋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运动形成:
碰撞——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如大西洋)
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1、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面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根据板块学说,现在大陆位置都有可能经过“漂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上,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煤,后来由于板块的运动,才处于现在寒冷的高纬度位上。
经过过科学测定,科学家推测几千万年后的地球:
1、印度洋板块继续与亚欧板块碰撞,印度将会俯冲到青藏高原下面近千米;喜马拉雅山则因为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上升到万米;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选用)
2、澳大利亚大陆在向北漂移过程中,将携带中途遇到的马来群岛,并最终将同中国南缘相接。到那时,太平洋将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和中国接壤,太平洋会缩小直至消失;
(选用)
3、上海同美国夏威夷群岛问的距离将缩短。在美洲与亚洲之间将会升起一座新的雄伟的山脉,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美洲
亚洲
(选用)
4、非洲不断地北移,日趋向欧洲靠近,地中海将逐渐缩小,直至在地球上消失。到那时,欧洲与非洲连结在一起,它们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会形成新的高大山系;
非洲
欧洲
(选用)
5、与此同时,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分裂,海水乘隙而入,一个新的海洋将会诞生,形成世界第五大洋。
非洲
欧洲
(选用)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6节(第137~139页)。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建构板块的新知识。
②通过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推出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树立科学探究的“常人化”,任何人都可以探究,但探究之路是可能是曲折的。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家的艰辛,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② 教学难点: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①几张撕碎的图片、两本书本、两块木板、一张纸、剪刀、双面胶、一个空瓶子
②PPT课件、世界地图挂图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采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震引发海啸的一组震撼图片引入,让学生亲眼目睹地震海啸的强大破坏力后,通过“本世纪日本发生的主要地震”一览表,引出“为什么处于环太平洋的日本容易发生地震?”的问题进而引出课题,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教学中首先设置“拼图”情境,然后自然过渡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发现,通过阅读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重温科学探究的步骤,初步体验“大陆漂移说”的形成过程,通过“大陆漂移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然后介绍板块运动情况。板块运动情况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可具体介绍东非大裂谷与大西洋海岭的形成;消亡边界可具体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力求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观看一系列视频、flash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能够使学生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后,通过“你知道了吗?”环节与前面“你知道吗?”环节前呼后应,解释“为什么处于环太平洋上的日本容易发生地震”的问题。最后,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板块构造学说”加以巩固和应用,利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解释一系列相关的地理现象。此外,教学设计还增加了“适度拓展”环节,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震,
依次出示《地震引发海啸吞噬陆地》、《海啸将船只冲向陆地》、《海啸把许多车辆堆积在一起》、《日本自卫队战机被海啸掀翻》、《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和《日本地震海啸过后满目疮痍》的图片。
教:(叙述)日本警察厅3月28日宣布,截至当天21时,日本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1004人死亡、17339人失踪。预计经济损失超过2000 亿美元,损失惨重。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在本次地震之前,日本还经常发生地震,请看《本世纪以来日本发生的主要地震》一览表,你知道“为什么处于环太平洋的日本容易发生地震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学习: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板书)
二、新课教学
师:有玩过拼图的同学吗?(学生举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撕碎的图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片当中,两张原来是合在一起的?
(教师拿出下列被撕开的、印有图画和文字的图片。)
让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合拼(学生找出其中的两张)。
师:请你说说把它们合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
生:两张合并起来,拼合得很紧密;这两张的文字和照片是连贯的……
师:(引导学生读图)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什么?
生:(在教师引导下)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部分)竟如此对应。是巧合还是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探究: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提出问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建立假设:假如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那么大陆可能是会移动的!
寻找证据:(如果你同意魏格纳的“假设”,请为他寻找足够的证据。)
证据一: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证据二: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非常对应,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魏格纳为证明自己的假设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写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观点,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师:(播放flash)大陆漂移学说。
2亿年前 1亿3500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生:观看后回答。……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讲述:大陆真的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吗?(新问题)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人感到不解,这样坚实的大陆怎么会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呢,那漂移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漂移发生2亿年以前,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陆漂称移说提出以后不久,便被视为是一种荒唐的臆想。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人感到不解,这样坚实的大陆怎么会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呢。漂移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漂移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所以大陆漂移理论提出后不久,虽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轰动一时假说便被视为是一种荒唐的臆想。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在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师:(引导学生读图)六大板块。熟记六大板块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生:熟记。
师:(思考)同学们,现在通过对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
生:我们发现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师:对,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那我们再观察一下,地球的岩石圈被分成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
生: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请继续看图回答问题:
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印度洋板块)
3、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师:很好,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心,那再来观察下,这些板块是被什么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上,不断发生_____ 和______。
生:这些各大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师:大陆真的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吗?
那么这些板块“漂浮”在什么上,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师:如果两个板块相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
活动:用两本书来设计一个碰撞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观点。
师:当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
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处于消亡边界。(看课件)
师: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师: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那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什么呢?
活动:当胶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震动
师:如果板块发生张裂会形成什么?
生:裂谷和海洋
师: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张裂地区。
(通过上述二个实验,说明了大西洋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师:请看视频:《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
师: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方向不同而分为: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地中海(注意图中不同的界线和箭头方向。)
播放视频:《青藏高原的隆起》
小结: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
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师:(引导学生继续读图比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世界分布图,回答: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___________。
生:板块的交界 碰撞和张裂
小结: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两大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你知道了吗?(回到课前引入的问题)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处于环太平洋的日本容易发生地震吗?”
生:因为日本位于_亚欧_板块和_太平洋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火山_和_地震
趁热打铁: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抬升和张裂,地壳很不稳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现在回顾一下,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运动形成:碰撞——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如大西洋)
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学以致用:
1、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面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根据板块学说,现在大陆位置都有可能经过“漂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上,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煤,后来由于板块的运动,才处于现在寒冷的高纬度位上。)
适度拓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经过过科学测定,科学家推测几千万年后的地球:
1、印度洋板块继续与亚欧板块碰撞,印度将会俯冲到青藏高原下面近千米;喜马拉雅山则因为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上升到万米;
2、澳大利亚大陆在向北漂移过程中,将携带中途遇到的马来群岛,并最终将同中国南缘相接。到那时,太平洋将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和中国接壤,太平洋会缩小直至消失;
3、上海同美国夏威夷群岛问的距离将缩短。在美洲与亚洲之间将会升起一座新的雄伟的山脉,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4、非洲不断地北移,日趋向欧洲靠近,地中海将逐渐缩小,直至在地球上消失。到那时,欧洲与非洲连结在一起,它们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会形成新的高大山系;
5、与此同时,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分裂,海水乘隙而入,一个新的海洋将会诞生,形成世界第五大洋。
五、板书设计
第6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运动形成:碰撞——山脉
张裂——裂谷 、海洋
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