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重 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难 点
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遇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你能说说上节课的求相距路程的相遇问题有怎样的特点,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板书:速度和×时间=路程)
二、练习指导:
1.口算下面各题。
70×13= 22×10= 250×4=
456-199= 100÷20= 67+23=
157+198= 32×20= 480÷16=
卡片出示,指名口答。
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组织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比较两题的分析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数量关系呢?
(4)引导小结:分析方法和数量关系都不相同。但是走的方向相同。
3. 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思考如果向同一方向行驶呢?又是求什么问题的?
(4)比一比: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不同?
(5)从刚才两题的练习你觉得,相遇问题解答方法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题吗?
引导小结:求路程的和(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求路程的差(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相遇问题一般都有两种解法,他们之间符合乘法的分配律。
4 、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这道题于相遇问题相同吗?有什么地方相似?那解答方法一样吗?怎么理解?
(2)独立解答后说说解答思路。
(3)共同评价订正,适时引导点拨。
5 、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3)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订正,优化算法。
6. 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1)独立填表,并结合表格分析题意。
(2)独立解答并和同位交流解题思路。
(3)共同评价适时引导。
三、课终小结:
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相遇问题有哪几种类型?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
让学生读题,联系直观图独立解答。交流解答两题的算式,教师板书。提问:解答两题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个问题和上面行程问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相 遇 问 题
同时 相向 相遇
反向 相距
速度和×时间=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