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 课件(第一课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 课件(第一课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01 17:4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阅读课本66-68页,找出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年后
1642年,海尔蒙特(J.B. van Helmont)
柳树增重74.47kg
土壤减少0.06kg


实验结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1771年,普利斯特利(在光照下进行)
实验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1779年,英格豪斯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净化空气,并能释放气体(氧气)
英格豪斯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科学进展
1782年瑞士谢尼伯: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1804年瑞士索热尔:光合作用过程中,
植物的增重量> CO2吸收量? O2的释放量
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暗处理
照光
碘蒸汽熏蒸
1864年,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
1、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几个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3、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
4、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遇碘颜色为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有机物)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总结归纳: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阳光;
产物:淀粉和氧;
场所: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探索光合作用
实验一的内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叶只有在光下合成淀粉吗?
(2)作出假设:

思考:
1、假如绿叶在光下确实制造出了淀粉,你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
2、如何确定叶片中的淀粉就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而不是原来就有的呢?如何解决?
假设绿叶只有在光下合成淀粉
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组:有光
对照组:遮光

如何营造有光与无光的对照呢?
思考:
暗处理
实施计划
1课前2天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遮光
实施计划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思考:为什么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
实施计划
思考: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摘下一片叶子,滴上碘液,能看清楚它变成蓝色吗?

酒精脱色
将小烧杯置于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水浴加热
实施计划
3.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小时
(根据光照强度可适当延长照光时间)
照光
叶片变成黄白的
漂洗
滴加碘液
得出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三、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
实验四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实验四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结果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彩色
部分
银边翠
银边
天竺葵
彩叶草
印字苹果
果实在成熟以前,果皮含有许多叶绿素,所以颜色青绿。遮光部分叶绿素无法合成,而原有的叶绿素不断分解,所以只显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颜色,,果皮呈黄色。而未遮光部分由于含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糖分,形成了大量的花青素,且花青素含量大于叶绿素、叶黄素,所以果皮变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