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通过探究几个经典实验,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实验原理及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视频:植株的生长
情境导入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
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第1课时
(1)比利时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
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新课学习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不完全正确。
还应该考虑阳光、空气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讨论分析
(2)英国普利斯特利助燃空气实验
结论:
柳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讨论分析
实验控制条件不同,实验的结果不同,有的学者是在黑暗下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植物不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因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3)荷兰英格豪斯光的作用实验
结论: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讨论分析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阳光
英格豪斯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净化空气,并能释放气体(氧气)。
(4)瑞士瑟讷比埃和索绪尔实验
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5)德国萨克斯实验
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暗处理叶片
不透光纸
照光
碘蒸气熏蒸
讨论分析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在哪里进行的呢?
原料:
产物:
进行的场所:
二氧化碳和水
淀粉和氧气
叶绿体
讨论分析
这些科学家们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揭开了绿色植物的生长之谜,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结归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原料是什么?
产物是什么?
进行的场所是什么?
二氧化碳和水
阳光
淀粉和氧气
叶绿体
这一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探索光合作用
第2课时
演示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材料器具:盆栽的天竺葵(或小白菜、马铃薯、番薯叶等绿色植物)、不透光纸(如黑纸、锡箔纸)、回形针、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酒精、碘液、清水。
叶部分遮光
滴加碘液
方法步骤:
先在黑暗处
放置一昼夜
清洗叶片
用酒精脱叶绿素
相似相溶原理
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溶解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1. 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 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叶片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对叶片进行不遮光处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光照。
讨论分析
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讨论分析
4. 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3. 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这是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于酒精,使叶片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
总结归纳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表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见光部分+碘液
变蓝(有淀粉合成)
遮光部分+碘液
不变色
演示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
提示: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复燃了。这说明试管中有足够的氧气,这些氧气是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
讨论分析
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
氧气
由此可见,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并推测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
盆栽的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等斑叶植物的叶片、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酒精、碘液、清水。
演示实验(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结果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彩色部分
银 边 翠
银边天竺葵
彩 叶 草
实验分析:
1. 酒精脱叶绿素
2. 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
3. 对比分析
方法提示
蓝色
蓝色
蓝色
不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
3.绿叶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讨论分析
其叶片边缘部分不含叶绿素
叶绿素
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演示实验(四):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
水
讨论分析
1.第一、第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才能产生淀粉(有机物)。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第一套实验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第二套实验装置的叶片变蓝,说明了什么?
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合作完成: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圆圈内的叶片没有水供应
实验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将其叶脉切断
总结归纳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一套实验装置
叶片不变色
第二套实验装置
叶片变蓝色
你知道吗?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混合而成的。当某种物质吸收其中的一种光,而反射或透射其余光时,该物质就呈现出其余光所合成的颜色。
红色物体可以吸收除红光以外的所有光;
白色物体不吸收而反射所有的光;
黑色物体则吸收所有的光。
虽然叶的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却基本相同。
三、叶和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新鲜的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蚕豆、槐或大叶黄杨)、双面刀片(每组2片)、毛笔、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练习制作徒手切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
3.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方法步骤: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叶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
显微镜下叶片的结构模式图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讨论分析
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在叶片结构的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即叶绿体)。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特点: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紧挨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内,即栅栏组织细胞中,且在叶肉细胞内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移动。
切片越薄,细胞的层数就越少,对视野的干扰就越少,透光性能也越好,视野更加清晰。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叶片内部结构:
叶肉
(光合作用的场所)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表皮
叶脉
叶片各部分功能:
1.表皮
外有角质层,能防止水分蒸发;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阳光射入;
表皮细胞间有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和水分蒸发的门户)
2.叶肉
3.叶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内含较少的叶绿体。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叶片的“骨架”)
叶片气孔大小的调节
水分适中
“供水”过多
失水太多
你知道吗?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二氧化碳
+
水
光
叶绿体
淀粉
(贮存能量)
+
氧气
光合作用公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
1.物质转变:
2.能量转化:
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
1.制造有机物
2.提供能量
3.提供氧气
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1.合理密植
增大单位空间的叶片总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立体种植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课堂练习
1.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 美观
B. 为金鱼提供营养
C. 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D. 增加水中氧气的浓度
D
2.一棵大白菜重2千克,请分析大白菜增重的物质基础直接来自( )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
3.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释放的氧气大大减少,北方的人却没感到缺氧,原因是( )
A. 北方地区在夏季贮存了大量的氧
B. 冬季温度低,人需要的氧气少
C. 大气流动,将水中藻类释放的氧气送过来
D. 落叶后植物仍能释放大量氧气
C
课堂小结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科学家
实验设计
结论
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
柳的增重来自水
普利斯特利
没有植物的钟罩里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能“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瑟讷比埃
和索绪尔
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萨克斯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有机物是产物
二氧化碳
+
水
光
叶绿体
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
+
氧气
(原料)
(产物)
(场所)
(条件)
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