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本课时分为两个小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前者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为核心,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由于需要时间准备,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整合技术的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选的教学设计和PPT,都很好的体现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分析
对探究性实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通过简单的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理解探究性实验。
教学目标
①知道环境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②了解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理解对照实验和实验的一般步骤。
③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④通过“大树底下好乘凉”,知道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1) 指导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制作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收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
PPT1展示:水里的鱼、沙漠中的仙人掌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知道每一种生物的生活环境都不同,提问上图鱼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
提问:如果将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会产生什么结果?
这说明什么?
我们今天来学习环境和生物相互影响
鱼:水
仙人掌:沙漠
对调生活环境,鱼和仙人掌会死亡
这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
引出课题
。
环节2:自主学习
环境
生态因素
环节3:非生物因素
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环节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4页,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环境
2、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并总结
【环境】
1、定义: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
2、环境会影响生物、生物会适应并影响环境
3、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过渡:生态因素都有哪些呢?
【生态因素】
小结:
【非生物因素】
展示多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蛇冬眠、水中动物死亡
【探究实验】: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1、展示图片:发霉的馒头
为什么馒头会发霉?——这一种霉菌导致的
让学生进行一次初步的讨论,过渡到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2、探究实验要明确目的、要求、准备号材料器具、设计好方法步骤。
3、让学生说出探究目的,做出假设、要分析出结果就要进行比较,一组温度是?一组温度是?准备的材料应该有哪些?
4、表格展示实验方案,图片展示实验结果图片
学生对比两组,不同点在哪里?
5、总结:实验中“温暖—低温”形成了对照,设置的变量只有“温度”
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6、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练习】其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根据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春兰秋菊”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
(4)练习3道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图片
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捕食(最普遍)、寄生、共生、合作、竞争
资料展示共生、寄生的资料
【练习】2道
阅读课本
回答环境的定义
环境和生物关系
生态因素
做笔记
非生物:光、土壤、水、风…
生物:其他小麦、人、蝗虫、田鼠
做笔记
温度
水体污染
思考
结合课本,思考
做笔记
水分
温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的能力
理解生态因素
了解对照实验过程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片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生物因素水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