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01 18: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本课时分为两个小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前者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为核心,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由于需要时间准备,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整合技术的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选的教学设计和PPT,都很好的体现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分析 对探究性实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通过简单的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理解探究性实验。
教学目标
①知道环境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②了解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理解对照实验和实验的一般步骤。
③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④通过“大树底下好乘凉”,知道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对结果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1) 指导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制作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兴趣小组课前一周开始用馒头培养霉菌。
(2)收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关资料。
课题名称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片演示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1:回顾
回顾:
1、环境是?
2、什么是生态因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有哪些 环境:=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合作、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巩固知识点
环节2:
生物适应环境
环境
环节三:生物影响环境
环节四: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生物适应环境】
1、拟态:模拟周围的形态(如竹节虫、花螳螂)
2、警戒色:有鲜艳的颜色来警告其他生物,“我”是有毒的,不要来“惹我”
3、保护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不让捕猎者发现,起到保护作用
例子:雷鸟(图片)
播放一段小视频,有关拟态和保护色(如变色龙)
其他生物适应环境:
仙人球
资料:介绍他的根、茎、叶
练习
【生物影响环境】
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地衣:被称为植物界拓荒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变为土壤,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
鼠害、砍伐森林
小结: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影响,其中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探究实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1、展示有关器材和资料
如干湿球温度计
展示测试表:
提问:
1、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展示测量图片
提问:为什么温度计要悬挂在灌木丛的树枝上
展示测试结果:
结论:绿色植物对环境起着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
呼吁大家要保护树木、植树造林
【练习】7道
阅读课本
做笔记
理解保护色
做笔记
思考
结合课本,思考
1、裸地。因为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
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近叶片的部位。而裸地则不需要。

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了解对照实验
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