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物理
必修
一
传送带模型专题
课前练一练
考查内容:受力分析
1、(多选)大型商场或者大型超市为了方便顾客上下楼,都会安装自动扶梯。小王同学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商场或超市中的自动扶梯是不一样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有台阶,另一种无台阶,两种自动扶梯分别如图所示。则电梯在运送顾客匀速上楼的整个过程中(
)
A.图甲所示的无台阶自动扶梯中,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B.图乙所示的有台阶自动扶梯中,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
C.图甲所示的无台阶自动扶梯中,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垂直扶梯地面向上
D.图乙有台阶自动扶梯中,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图甲
无台阶自动扶梯
图乙
有台阶自动扶梯
答案:AD
课前练一练
考查内容: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如图所示,某安检机在工作时,通过水平传送带将被检物品从A端送到B端。设某安检机传送带长为2.1m,传送速度为3m/s,被检物品与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0.3。若被检物品无初速度放到传送带A端,则将被检物品送到B端的过程中(被检物品可看为质点)
A.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
被检物品始终受到3个力作用
C.
将被检物品从A端送到B端用时1.2s
D.
被检物品到达B端的速度小于3m/s
答案:C
新课教学
内容要点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问题的解题策略
二
传送带常见的问题类型
一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本课小结
五
新课教学
传送带常见的问题类型
一
1、求: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2、求: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
3、求:物体的相对位移(划痕)
4、与传送带相关的图像问题
5、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
6、传送带运送物体时多消耗的能量(热量)
水平传送带
倾斜传送带
新课教学
传送带问题的解题策略
二
1、受力分析是关键:特别是摩擦力分析;
2、分情况讨论判断:
水平和倾斜、速度方向关系及大小关系等;
3、运动分析是核心:“共速”
是转折点;
一起匀速?匀加速?还是匀减速?带够不够长?
4、分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
5、掌握基本模型和常用结论:如斜面倾角θ
与动摩擦因数关系等(即μ和tanθ关系)
v
A
新课教学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按放置分:
水平、倾斜;
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
1.传送带的分类
新课教学
2.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
传送带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匀速运动
①物体A与带一起匀速运动,请对A受力分析
②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左端,请对A受力分析
v
A
v
A
③物体A以vA>v的速度向右滑上带的左端,请对A受力分析
v
A
vA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mg
N
mg
N
f
mg
N
f
新课教学
2.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
④物体A以vA的速度向左滑上带的右端,请对A受力分析
v
A
vA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匀速运动
mg
N
f
新课教学
3.水平传送带问题的运动分析
传送带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运动,带长为L
①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左端,A将做什么运动?
v
A
②物体A以vA>v的速度向右滑上带的左端后,
A将做什么运动?
v
A
vA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mg
N
f
滑动摩擦力提供动力(合外力),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于vA>v,故物体相对带向右运动,滑动摩擦力向左,提供阻力(合外力),A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mg
N
f
新课教学
3.水平传送带问题的运动分析
③物体A以vA的速度向左滑上带的右端后,
A将做什么运动?
v
A
vA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运动,带长为L
mg
N
f
由于vA和v反向,物体相对带向左运动,滑动摩擦力向右,提供阻力(合外力),A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
4.倾斜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
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v
①物体A与带一起匀速运动,请对A受力分析
v
A
θ
v
②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底端,请对A受力分析
(物体能够向上运动)
v
A
θ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mg
N
f
mg
N
f
物体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物体A相对带向下运动,故受到向上滑动摩擦力作用
新课教学
4.倾斜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
A
θ
v
③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顶端,请对A受力分析
④物体A以vA>v的速度从顶端滑上传送带,请对A受力分析
vA
A
θ
v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v
mg
N
f
物体A相对带向上运动,故受到向下滑动摩擦力作用
mg
N
f
物体A相对带向下运动,故受到向上滑动摩擦力作用
新课教学
Δ回顾(补充):关于斜面问题的常用结论
(1)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
①若斜面光滑,将物体A从顶端静止释放,请对A受力分析,判断A的运动情况,求A的加速度。
θ
A
②若物体与斜面动摩擦因数为μ,将物体A从顶端静止释放,请对A受力分析,判断A的运动情况,求A的加速度(若A有加速度的话)。
θ
A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mg
N
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ma
mg
N
f
对物体A受力分析,共受到重力、斜面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由大小判断其运动情况有两种:静止或匀加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
Δ回顾(补充):关于斜面问题的常用结论
(2)常用结论
①在光滑斜面上,静止释放物体,加速度为gsinθ。
θ
A
②若物体与斜面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即滑动摩擦力小于重力分力,则物体在斜面上停不住(物体与固定斜面无法相对静止)
③若物体与斜面动摩擦因数为μ>tan
θ,即滑动摩擦力大于重力分力,则物体在斜面上停得住(与固定斜面可以相对静止)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新课教学
5.倾斜传送带问题的运动分析
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v带长为L(
μ>tan
θ
)
①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底端,请分析A的运动情况
v
A
θ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mg
N
f
物体A相对带向下运动,故受到向上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μ>tan
θ
,故A向上匀加速运动ma
设t时间与带共速:t=,a
若则物体先匀加速运动,后与带一起匀速;
若则物体一直匀加速运动,未与带共速就从上端离开。
新课教学
5.倾斜传送带问题的运动分析
A
θ
v
②将物体A轻放到带的顶端,请分析A的运动情况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v带长为L
mg
N
f
物体A相对带向上运动,故受到向下滑动摩擦力作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ma
设t时间与带共速:
t=
a
若则物体一直匀加速运动,未与带共速就从下端离开;
若则物体先匀加速运动,再判断μ与tan
θ
大小;若μ>tan
θ则与带一起匀速;若
μθ,则物体要继续匀加速运动。
新课教学
5.倾斜传送带问题的运动分析
③物体A以vA>v的速度从顶端滑上传送带,请分析A的运动情况
vA
A
θ
v
传送带问题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三
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速度为v带长为L
(
μ>tan
θ
)
mg
N
f
物体A相对带向下运动,故受到向上滑动摩擦力作用,向下做匀减速运动
ma
设t时间与带共速:
t=
a
若则物体先匀减速运动,后与带一起匀速;
若则物体一直匀减速运动,未与带共速就从下端离开。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运动,传送带长AB=20m。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工件被带动,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系数μ=0.1。试求这个工件经过多少时间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
v0
A
B
解:受力分析:=1m/s2
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2s
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m
在t0秒后,物体作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
9s
物体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共用时间为:,
11s
mg
N
f
新课教学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两轮靠皮带传动,绷紧的皮带始终保持v0=
4m/s
的速度水平地匀速运动.一质量为
1kg
的小物体无初速地放到皮带轮的
A
端,物体与皮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AB
间距为
8m。g
=10m/s2。
(1)求物体从
A
到
B
所需时间?
(2)求全过程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v0
A
B
解:(1)受力分析:=2m/s2
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2s
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4m
在t0秒后,物体作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
1s
物体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共用时间为:,
3s
mg
N
f
新课教学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两轮靠皮带传动,绷紧的皮带始终保持v0=
4m/s
的速度水平地匀速运动.一质量为
1kg
的小物体无初速地放到皮带轮的
A
端,物体与皮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AB
间距为
8m。g
=10m/s2。
(1)求物体从
A
到
B
所需时间?
(2)求全过程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v0
A
B
解:(2)设物体与带的相对位移为ΔS,则:
ΔS
8m
故ΔS=
4m
mg
N
f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两轮靠皮带传动,绷紧的皮带始终保持v0=
4m/s
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一质量为
1kg
的小物体以水平向右2m/s的速度放到皮带轮的A处,物体与皮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AB
间距为
4
m。
g
=10m/s2。求物体能否从B端出来?若不能,物体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v0
A
B
解:受力分析:=2m/s2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1s
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1m<
4m
故物体不能从B端出来,物体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为:
,
1m
mg
N
f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一)水平传送带问题
【小结】
1、物体在带上位移S与带长为L,
若:S>L,则能滑出:有一种运动状态(匀加速或匀减速)
若:S(加速或减速、匀速)
2、物体与传送带位移:
物体位移:物体对地位移
物体对传送带位移:物带速度同向:△S=S带-S物
(相对位移)
物带速度反向:△S=S带+S物
新课教学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例题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30°,其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l=5
m,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2.5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10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A点,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在传送带将小物体从A点传送到B点的过程中,
(g取10
m/s2)求:
小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
解:受力分析:=2.5m/s2
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1s
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1.25m<
5m
由于,故物体与带一起匀速,设时间为
,
1.5s
故:,
2.5s
mg
N
f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
【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为370,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到B的总长度L=16m,则物体从A传送到B所用的时间是多少?(g=10m/s2)
A
θ
v
B
mg
N
f
解:物体A相对带向上运动,故受到向下滑动摩擦力
作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m
设时间与带共速:
,
解得=1s,
5m<
L=16m
由于,故物与带无法相对静止,则
m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
【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为370,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到B的总长度L=16m,则物体从A传送到B所用的时间是多少?(g=10m/s2)
A
θ
v
B
mg
N
f
解:由于,故物与带无法相对静止,则
m
设再经过时间到达B端:
L-=1s
故:物体从A传送到B所用的时间:
,
2s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2
m,斜面部分bc=4
m,bc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一个小物体A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5,传送带沿图示的方向运动,速度v=2
m/s.若把物体A轻放到a处,它将被传送带送到c点,且物体A不会脱离传送带.求物体A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已知:sin37°=0.6,cos37°=0.8,g=10
m/s2)
新课教学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二)倾斜传送带问题
【变式训练2】
新课教学
(三)与传送带相关的图像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例题3】一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面,从左端传送到右端。若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t0时刻与带同速,然后一起匀速,2t0时刻到右端,v-t图像如图所示,求:(1)传送带的速度;(2)传送带的长度;(3)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v0
A
B
解:由v-t图像可得
(1)传送带的速度为:
(2)传送带的长度即为v-t图像
围成的面积,故:
(3)
又,
故
t
v
t0
2t0
v0
新课教学
(三)与传送带相关的图像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针对训练3】(多选)如甲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C.t2~t3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小物块不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D.0~t2时间内,小物块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加速度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答案:AC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6
m,皮带轮以速度v
顺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的左端与一光滑圆弧槽末端相切,现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高h=1.25
m处O点无初速度下滑,物体从A点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
m/s2,保持物体下落的高度不变,改变皮带轮的速度v,则物体到达传送带另一端的速度vB
随v
的变化图线是( )
新课教学
(三)与传送带相关的图像问题
典型例题分析与针对训练
四
答案:A
本课小结
1、传送带的常见类型
2、解决传送带问题的主要策略
(1)摩擦力大小、方向判断---“快反慢同”
①水平带:匀速时:f=0;加速、减速时:f=μmg
②倾斜带:比较μ与tanθ大小,即比较mgsinθ与μmgcosθ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2)运动状态变化判断
物体、带速度相等时,比较:物体位移与带子长度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