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3O2═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2H4O C.C2H6 D.C2H6O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D.反应后所得物质是混合物
3.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S═3S↓+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分子个数不变
5.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4HCl═2ClO2↑+X↑+2NaCl+2H2O,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l2O B.HClO C.Cl2 D.NaOH
6.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入.阿莫西林是一种很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下列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中含有16个碳原子
B.一个阿莫西林分子中共含有43个原子
C.阿莫西林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D.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9:3
7.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
B.X中只含有C、H元素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8.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2FeCl3+Cu═CuCl2+2X。X的化学式是( )
A.Fe B.FeCl2 C.Fe(OH)2 D.Fe(OH)3
9.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6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C可能是催化剂
C.物质D的待测值是30g
D.反应中B、D的质量比是3:1
12.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在3Fe+2O2点燃?Fe3O4反应中:
(1)反应物是 和 .
(2)每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的 化合为 份质量的 .
14.2020年初,我国爆发COVID﹣19疫情。为了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常见消毒剂信息,提醒人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随时随地消毒杀菌。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叙述,回答问题。
(1)75%乙醇消毒液对新冠病毒有很好的消杀作用。
①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是混合物。
②医用酒精是用淀粉类植物经糖化再发酵。
③最后蒸馏制成。
④它的化学式是C2H5OH,相对分子质量46。
⑤它无色透明,沸点低,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⑥日常生活中,常用医用酒精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
⑦在药店买到的酒精有75%和95%两种浓度,这两种浓度的酒精用途是不一样的。
请填写下列空白:上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涉及乙醇物理性质有 。(填写序号)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NaClO的漂白性不是NaClO具有的,而是HClO(次氯酸)。HClO是一种极弱的酸,比碳酸都弱。但其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多数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HClO.请完成下列填空:
HClO叫次氯酸,则NaClO可以命名为 ;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 +H2O═NaHCO3+HClO。
15.用“>”“<”“≥”“≤”或“=”符号填空。
(1)某含氧化合物A所含元素的种类 某氧化物B所含元素的种类。
(2)化学反应前元素的种类 化学反应后元素的种类。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化合价总数 元素的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
(4)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的镁条的质量 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16.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分子由 构成.
17.小李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当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氧化镁MgO
氯化镁MgCl2
氮化镁Mg3N2
氢氧化镁Mg(OH)2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查阅资料】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颜色,理由是 .
【提出猜想】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根据小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8.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19.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当有效成分完全消失时,则漂白粉就完全失效;部分消失时,则为部分失效).
Ⅰ.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②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
④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⑤HClO能可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Ⅱ.交流讨论:
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 .
Ⅲ.实验探究:下表是探究某漂白粉是否完全失效的实验,请根据表中结论,进行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完全失效.
Ⅳ.继续探究:同学们对某完全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该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CO3; 猜想二: ;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符合猜想一,而与猜想二不符.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
20.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填“有”或“没有”)改变; 参加反应的 A2与 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如图2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甲和乙 (填“是”或“不是”)同种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3O2═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2H4O C.C2H6 D.C2H6O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2CO2+3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2,反应后的生成物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7、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D。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D.反应后所得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解:
A、利用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至于反应后的单质分子,则是剩余的反应物的分子,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故B错误;
C、由图示中分子的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而非3:1.故C错误;
D、利用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至于反应后的单质分子,则是剩余的反应物的分子,故反应后所得物质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3.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S═3S↓+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分子个数不变
【解答】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金刚石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故C正确;
D、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时,氢气过量,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D错误。
故选:D。
5.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4HCl═2ClO2↑+X↑+2NaCl+2H2O,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l2O B.HClO C.Cl2 D.NaOH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6、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4、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故选:C。
6.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入.阿莫西林是一种很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下列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中含有16个碳原子
B.一个阿莫西林分子中共含有43个原子
C.阿莫西林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D.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9:3
【解答】解:A、阿莫西林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物质不能用原子解释,故A错;
B、一个阿莫西林分子中共含有原子数为:16+19+3+5+1=44,故B错;
C、阿莫西林是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19:14×3=19:42,故D错。
故选:C。
7.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
B.X中只含有C、H元素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解答】解:A、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是C2H6O,C2H6O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6﹣28=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X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氢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24:6=4: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2FeCl3+Cu═CuCl2+2X。X的化学式是( )
A.Fe B.FeCl2 C.Fe(OH)2 D.Fe(OH)3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氯、铜原子个数分别为2、6、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氯、铜原子个数分别为0、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Cl2。
故选:B。
9.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解答】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其中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单质,另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两种新分子,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属于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解答】解:A、化合反应的产物一定是化合物,Z中一定含有X与Y 中的多种元素,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粒子个数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在这一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1:2,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会改变,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2M+N2,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对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X与y的质量应该等于Z的质量,可表明此质量关系正确,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6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C可能是催化剂
C.物质D的待测值是30g
D.反应中B、D的质量比是3:1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20g﹣0g=20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同理可以确定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2g=10g;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D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0g+10g=30g,故待测的数值为6g+30g=36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D,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D的待测值是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10g:30g=1: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解答】解: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是只有酸和碱的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也都可以生成盐和水。说法不正确;
B、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可能是置换反应,但不一定,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就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不正确;
C、因为能与酸反应的物质有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一些盐,反应后生成物中肯定有一种是盐,故正确。
D、充分反应并不说明反应物A、B都完全反应,若其中有任何一种物质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物C、D的质量总和小于20g。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在3Fe+2O2点燃?Fe3O4反应中:
(1)反应物是 铁 和 氧气 .
(2)每 168 份质量的 铁 和 64 份质量的 氧气 化合为 232 份质量的 四氧化三铁 .
【解答】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
(2)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铁;氧气; (2)168; 铁; 64; 氧气; 232; 四氧化三铁;
14.2020年初,我国爆发COVID﹣19疫情。为了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常见消毒剂信息,提醒人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随时随地消毒杀菌。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叙述,回答问题。
(1)75%乙醇消毒液对新冠病毒有很好的消杀作用。
①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是混合物。
②医用酒精是用淀粉类植物经糖化再发酵。
③最后蒸馏制成。
④它的化学式是C2H5OH,相对分子质量46。
⑤它无色透明,沸点低,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⑥日常生活中,常用医用酒精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
⑦在药店买到的酒精有75%和95%两种浓度,这两种浓度的酒精用途是不一样的。
请填写下列空白:上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②⑥ ;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③ ;涉及乙醇物理性质有 ⑤ 。(填写序号)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NaClO的漂白性不是NaClO具有的,而是HClO(次氯酸)。HClO是一种极弱的酸,比碳酸都弱。但其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多数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HClO.请完成下列填空:
HClO叫次氯酸,则NaClO可以命名为 次氯酸钠 ;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 CO2 +H2O═NaHCO3+HClO。
【解答】解:(1)医用酒精是用淀粉类植物经糖化再发酵、用医用酒精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是化学变化;蒸馏获得医用消毒酒精是物理变化,酒精是无色透明,沸点低,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②⑥;③;⑤;
(2)HClO叫次氯酸,则ClO叫次氯酸根,故NaClO可以命名为次氯酸钠;反应后含有1个Na原子,2个H原子,1个C原子,1个Cl原子,4个O原子,反应前含有1个Na原子,2个H原子,1个Cl原子,2个O原子,故空格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O2,故填:次氯酸钠;CO2。
15.用“>”“<”“≥”“≤”或“=”符号填空。
(1)某含氧化合物A所含元素的种类 ≥ 某氧化物B所含元素的种类。
(2)化学反应前元素的种类 = 化学反应后元素的种类。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化合价总数 = 元素的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
(4)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的镁条的质量 < 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解答】解:(1)某含氧化合物A所含元素的种类≥某氧化物B所含元素的种类,是因为含氧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
故填:≥。
(2)化学反应前元素的种类=化学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是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化合价总数=元素的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是因为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故填:=。
(4)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的镁条的质量<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
故填:<。
16.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NO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铜 ;水分子由 氢原子、氧原子 构成.
【解答】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2)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3×2=2:3.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故选:(1)NO;(2)+5;(3)2:3;(4)铜;氢原子、氧原子.
17.小李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当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氧化镁MgO
氯化镁MgCl2
氮化镁Mg3N2
氢氧化镁Mg(OH)2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查阅资料】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颜色,理由是 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
【提出猜想】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氮气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根据小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镁+氧气→点燃氮化镁 、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
【解答】解:
[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空气中无氯元素,所以燃烧产物中一定不存在氯化镁;
[提出猜想]空气中含有氮气,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而氮化镁为淡黄色,所以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的.
[实验结论]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镁+氧气→点燃氧化镁;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镁+氧气→点燃氮化镁.反应都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查阅资料]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提出猜想]氮气(或N2);
[实验结论]镁+氧气→点燃氧化镁;镁+氧气→点燃氮化镁.化合.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8.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5:36 。
【解答】解:反应的氧气质量:33g+9.9g﹣14.1g=28.8g,
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33g×3244+9.9g×1618?28.8g=4g,
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4g:28.8g=5:36,
故填:5:36。
19.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当有效成分完全消失时,则漂白粉就完全失效;部分消失时,则为部分失效).
Ⅰ.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②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
④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⑤HClO能可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Ⅱ.交流讨论:
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 氧气 .
Ⅲ.实验探究:下表是探究某漂白粉是否完全失效的实验,请根据表中结论,进行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完全失效.
Ⅳ.继续探究:同学们对某完全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该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CO3; 猜想二: CaCl2、CaCO3、Ca(OH)2 ;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CO2=CaCO3↓+H2O .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符合猜想一,而与猜想二不符.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CO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Ca(OH)2.猜想一成立. .
【解答】解:交流讨论: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O2);
实验探究:根据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可以利用品红颜色褪去设计实验.加入品红溶液,如果颜色不褪去,说明漂白粉失效.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入适量品红溶液
溶液红色不褪去
猜想二: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Ca(ClO)2+H2O+CO2=CaCO3+2HClO,我们可以判断CaCl2、CaCO3、Ca(OH)2
故答案为:CaCl2、CaCO3、Ca(OH)2
小明:根据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断定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小聪: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冒气泡,说明含有CaCO3;(水足量,滤渣即是CaCO3).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CO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Ca(OH)2.猜想一成立.
故答案是: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充分溶解,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CO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Ca(OH)2.猜想一成立.
20.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
(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分子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没有 (填“有”或“没有”)改变; 参加反应的 A2与 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
(2)如图2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C2H5OH、CH3OCH3 ;甲和乙 不是 (填“是”或“不是”)同种物质。
【解答】解:(1)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参加反应的 A2与 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由甲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5OH,由乙的分子构成可知化学式是:CH3OCH3,甲的分子结构与乙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属于不同种物质。
故填:(1)分子;没有;1:2.(2)C2H5OH、CH3OCH3,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