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继前面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后的,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第一课。同时,这节课也是为以后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衡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性质,理解其概念;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能用化学语言表述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二、教法分析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原子和分子的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可,同时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思考;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本节课位置靠前,学生实验要注意指导,提示观察角度,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事物创设情景
在你从操场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闻到月季花香?现在我们就学习和它有关的分子和原子。
问:在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那么物质呢?是不是也可以把
它分成很小很小的粒子?
事实证明这种微小粒子是存在的,我们把这种粒子叫分子。观察P50页苯分子、硅原子图像,分子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大家看一下水分子自述,来感受一下分子。
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好,我是水分子……)
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分子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思考、归纳分子特征:1、分子的质量何体积都很小。
师:自述中有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猜想分子是运动的,有空隙。
师:口说无凭,看我们做个小实验。
演示:品红扩散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是不是重力作用才使品红下落的?我们可以再看下面的实验。
活动探究。
教师:在试管中加少量水,加酚酞,滴加浓氨水。
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师:刚才我将加酚酞的水和浓氨水放到一起,人为让他们接触,溶液变红了,那么不直接让它们接触会不会变色呢?想想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确定方案回答,其他做补充。
请一组同学上来做给大家看。
学生一起归纳分子特征:2、分子是运动的。
讨论交流:烧杯A、B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这样设计起什么作用?
师:其实我们闻到花的香味不是我们的鼻子在运动就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知识)
分子是时刻运动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再举出一些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问:湿衣服再阳光下容易干,还是再阴凉处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和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加热食醋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再举生活中的例子。
创设情景:冬天,水缸放在室外会被水涨破,是不是水分子变大了?
问:水的三态变化发生是化学变化吗?
相同质量时,体积为什么不相等呢?水分子自述中问到我们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为?
比喻讲解:取满满一杯沙子,在里面加水,能加入吗?说明沙粒之间存在什么?那么分子呢?
演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学生量取)混合。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多媒体播放:分子之间空隙的相互占据,其实品红实验中也可以说品红分子进入了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二)设疑:水分子和水通电都可以使水减少,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变化是否相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液态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气态。
化学变化是:水变成了氢气何氧气。
问:水变成氢气和氧气还是水吗?也就是水分子变成氢气、氧气分子还是水分子吗?
解释化学变化,实际就是分子的变化。而分子变了之后,就不再有原来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问:水分子是怎样变成氢气、氧气分子的呢?
观察课本P52页:水分解示意图
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打出水分子分解运动动画。
打出水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比一比回答下列问题,看哪组答的多。
在化学变化中:
(1)一定不变的有:
(2)一定变化的有:
(3)可能变化的有: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讨论、总结:
物理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分子概念中为什么只强调化学性质?
教师释疑:(如同一个人站不成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分子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到物理性质)
(三)练习巩固: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夏天架电线要松,冬天架电线要紧。
2、樟脑丸放一段时间消失了,衣橱中有樟脑的气味。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该知道: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静止的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沸腾的水中水分子是运动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4、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五)作业:
布置科普小文章(二选一)
1、分子的自述
2、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在浩瀚的海洋里你会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