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2.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2.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01 23: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包括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及相对原子质量”四方面的内容。根据教学时间及本校学生的程度,我们将“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安排在第1课题,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带领学生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及其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是如何形成并构成氯化钠的”。学生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之后,对微观粒子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微观粒子的结构之间存在着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课本、图表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等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模式为探究教学法。微观世界看不见又摸不着,对于原子的结构及核外电子的运动只能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对原子结构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与原子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图表分析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2、比较不同单质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导电子数的关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3、知道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形成物质多样性的思想。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展素养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原子的;
2、知道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知道离子的形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时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54-55第1段,时间3分钟;思考: 1、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其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思考。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探究习惯 科学探究
【复习引入】 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原子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很小,而原子核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就是电子运动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是如何运动的呢? 思考 引发学生思考 模型认知
【板书】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第一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个电子)。 回答第1个问题
根据课本P54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 明确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运动)与能量有关,核外电子先进入第1层,再依次进入第2、3层 证据推理
【板书】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课本P54图3-11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类比回答第2个问题 依纲靠本,课本是最好的理论依据 模型认知
【微课】原子结构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板书】
3、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结合微课及课本P54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回答第3个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和可信度,通过与学生一起探究,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相结合。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过渡】 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此时,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了。这时它们不就带电了,还能称原子吗?
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自己找答案 科学探究
【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P55,时间2分钟;思考: 4、什么叫离子?它是如何形成的? 自主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思考。

【微课】NaCl形成 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结合微课及课本P55图3-13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回答第4个问题 通过微课与课本中的示意图直观呈现得失电子及形成NaCl的过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4、离子的表示方法
根据提示回答 结合化学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更容易理解离子所表示的意义。 微观探析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朗读 知道本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5分钟自我练习】 1、下列粒子表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阳离子的是
A、 B、
C、 D、
2、一种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电子层一定变化 D、得失电子都可能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粒子是
A、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一定是阳离子
C、一定是阴离子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1)属于阳离子的有 。
(2)属于阴离子的有 。
(3)化学性质相似的有 。
① ② ③
④ ⑤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酒精的挥发和酒精的燃烧没有本质区别
7、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②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④它们的分子分子间相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 当堂完成 投影快速作答,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第1层≤2
第2层≤8
最外层≤8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稀有气体 最外层=8(He:2) 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 最外层<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原子 最外层≥4 易得电子
4、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离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docx 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