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18.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02 10: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自身生长的意义。
2.认识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
3.通过测定植物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细胞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体验结构与功能适应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3.描述气孔的组成及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概念积及意义。
【教学难点】 1.分析测定实验现象解释气孔开闭的原理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18章《生态系统的稳定》中第一节的内容。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相关知识,知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植物根尖的成熟区,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是输导组织中的导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情分析】 班级各小组成员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也能很好的合作。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也很熟练,按照学生现在的操作水平应该也能顺利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到细胞,需要通过学习认识表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生命观念: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能用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
理性思维: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探讨生命现象
科学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善于团队合作
社会责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
【设计亮点】 1.加湿器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家电,通过将它和植物的功能进行对比来导课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有新奇。
2.实验材料丰富,我们北方没有新鲜的蚕豆叶,所以在制作临时我给学生准备了绿萝、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长寿花等四种叶片,让每个小组尽量多做几种不同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还提供了蚕豆叶表皮的永久装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同时认识生物多样性。
3.测定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提前画好叶片下表皮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再结合课本内容自学后标出各部分名称。
5. 通过显微摄影记录学生制作的临时装片上的细胞影像。
【教学理念和方法】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是科学,要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认识生物、了解生命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
I.导课 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提醒学生:我们打针时用酒精擦过手臂之手会有凉凉的感觉。
展示玉米从出苗到结实所消耗的水以及部分用途,提醒学生思考水的主要去向。
II.教学内容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探究一:演示实验 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展示两天前起初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的照片,提醒学生放置的环境光照很充足,实验刚开始两个瓶中的液面相平,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提问:两个瓶子的液面有什么变化,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哪来的呢?
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表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问:该实验中怎样避免瓶子中的水分的蒸发?
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我们曾经在“观察叶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叶的表皮是一层排列紧密、物色有名的细胞,在叶的表皮上有很多气孔,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二)探究二:学生实验:观察植物叶表皮细胞的气孔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描述气孔的结构组成和保卫细胞的特点,了解其开闭原理
2、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 、识图能力
实验材料:
新鲜叶片(绿萝、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长寿花)、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纱布、水
实验步骤: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复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2.将制作做好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找出保卫细胞和气孔
3.画图
4.收镜,整理
我们北方没有新鲜的蚕豆叶,所以在制作临时我给学生准备了绿萝、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长寿花等四种叶片,让每个小组尽量多做几种不同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还提供了蚕豆叶表皮的永久装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比较,顺便认识生物多样性。
在学生用显微镜观擦到叶片下表皮之后我用手机利用显微摄影技术拍了一些照片,后期进行展示。
(三)气孔的作用及调节
在黑板上贴出提前绘制好的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图片,
气孔的功能?
提问:谁可以调节气孔的大小呢?我们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播放气孔打开和闭合的视频
提问:大家刚才都注意到我们做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是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什么?
总结:光会影响保卫细胞对气孔大小的控制,光照充足气孔打开,没有光照气孔关闭。
展示:落叶的图片
大家如果走在林间会发现很多落叶都是背面朝上,为什么?与气孔有没有关系?
探究三:演示实验:巧看气孔
将绿萝叶片放在盛有约70氏度热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叶片下表皮有很多气泡。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植物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再经过茎中的导管进行运输,最后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出去,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结构。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展示向日葵和小麦的图片并补充:一株向日葵一个夏天要吸水200-300Kg;小麦结出1Kg果实要消耗水300-400Kg,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蒸腾作用的意义: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
过渡:
展示植树的图片:提问:我们国家植树节是哪一天?
生:师:我们经常说要保护环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一个图片的对比我们来了解一下。
展示:陕西吴起县铁边城镇三谷窑村1984年和2012年照片的比较,说明退耕还林的成效。
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与水循环
请学生先回答,老师随后进行补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
2.增加降水;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
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齐声朗读课本78页内容
三、美景赏析:
绿色校园、
魅力城市、
大美祖国
展示:乱砍滥伐和沙漠的图片,
点拨:
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将没有生命,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
爱护身边的绿色,爱护我们的家园
讨论:小豆同学学习完蒸腾作用想给老师送一盆仙人掌增加周围湿度?可行么?
四、小结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 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 “门户”“窗口”
3.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得作用
提高湿度、增加降雨量、涵养水源
五、练习
课堂检测
1.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2.气孔的开关是由( )细胞控制的。
3.根吸收的水分用于什么最多?(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生长作用 D.蒸腾作用
4.下列哪项既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
A.表皮 B.气孔 C.叶脉 D.保卫细胞
核心素养提升
1.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语他能吐”这句谚语说明了?( )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
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
D.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2、回答问题
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
在上课的两天前(课本上所写的“提前三个小时”效果很不明显)指导课代表准备好演示实验:选取粗细相近的樱花枝条,一直将叶片去掉,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内,尽量接近瓶底。
水来自于植物
总结蒸腾着作用的概念
液面上滴入食用油
叶片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降低蒸腾作用
小组合作,组内的每个人各选一种材料来制作不同植物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擦、滴、撕、展、盖、染、吸)(这个实验不用染色)
观察并绘图
分别观察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
结合课本77页的图片和文字找出下表皮各结构的名称写出各部分名称
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气孔可以调节
观看气孔打开和关闭的视频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着作用的强弱,使指物体内经常保持适量的水分
与气孔有关
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
不是浪费
阅读课本77页找出蒸腾作用对于植物自身的意义,并回答。
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
植树节是3.12
看到图片引起震撼
让学生自学课本78—79页的内容,并简单描述
欣赏着自己身边的美景,更加珍惜绿色植物。
看到乱砍滥伐的图片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攀折花木;不浪费纸张;节约用水;
不行,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蒸腾作用很弱
思考并回答
1.叶片
2.保卫细胞
3.D
4.B
1.C
思考并回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表内散发
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
2.主要器官:叶片
3. 气孔:“门户”和“窗口”
(二)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提高湿度、增加降雨量、涵养水源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为了落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节课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其中演示实验两个: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2.观察气孔的分布。一个学生实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征。在课堂上小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虽然在课前老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在上课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结果并不一定会像想象的那么完美。在上完课之后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1.由于取材比较困难加上学生操作不熟悉,有些小组并没有顺利的看到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用的时间比较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
2.在最后关于爱护环境保护绿色植物的总结中学生说的不是很多,表现的不够精彩。
3.在上课时我拿手机利用显微摄影技术拍下了学生通过自制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图像,本想传到电脑上屏幕上让学生一起欣赏,但由于这个操作比较浪费时间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就没有展示出来。
教学相长,每一节课不仅仅是学生会有所收获,作为老师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