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全国甲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全国甲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09:09:33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全国甲卷)
一、单选题
1.(2016·新课标Ⅰ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答案】(1)B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2)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点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2.(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点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3.(2016·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2)20世纪90年代,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3)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同时市场饱和,优势技术不明显,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在依赖于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4.(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字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答案】A
【知识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20世纪90年代,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5.(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D
【知识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同时市场饱和,优势技术不明显,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在依赖于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6.(2016·新课标Ⅰ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1)C
(2)D
(3)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在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大,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2)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3)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7.(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D
【解析】【分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8.(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9.(2016·新课标Ⅰ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抬高;有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过后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答案选D。
(2)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3)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10.(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答案】B
【解析】【分析】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11.(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A
【解析】【分析】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二、综合题
12.(2016·新课标Ⅰ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之处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地开发开采河沙、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流域内的水利工程、植被覆盖率、湖泊数量、湿地分布等事物的调节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有春汛,夏季温度高,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3)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
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点评】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3.(2016·新课标Ⅰ卷)【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练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信息分阶段分析描述即可:整体为片状—碎片状----向北、向西扩大。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成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该题主要考查人类对生物的栖息地影响的原因,按上题的时间步骤逐一解释原因即可。植被破坏(栖息地减小)----修建道路,栖息地被割断(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积扩大。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要做到工程建设不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留有生态通道、减少植被破坏等。
【点评】考查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4.(2016·新课标Ⅰ卷)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文化景观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游览价值有 独特性 多样性 质量高底 地域组合状况开发条件包括 游览价值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通达性 距客源市场的远近 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等。
【点评】考查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
15.(2016·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知识点】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应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以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通过这些非工程的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点评】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6.(2016·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知识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点评】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
1 / 1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全国甲卷)
一、单选题
1.(2016·新课标Ⅰ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2.(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3.(2016·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4.(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字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6.(2016·新课标Ⅰ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7.(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9.(2016·新课标Ⅰ卷)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10.(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2016·新课标Ⅰ卷)(2016 全国)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二、综合题
12.(2016·新课标Ⅰ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之处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地开发开采河沙、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13.(2016·新课标Ⅰ卷)【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4.(2016·新课标Ⅰ卷)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15.(2016·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图8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6.(2016·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2)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点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2.【答案】C
【知识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点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3.【答案】(1)B
(2)A
(3)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2)20世纪90年代,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3)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同时市场饱和,优势技术不明显,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在依赖于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4.【答案】A
【知识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20世纪90年代,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5.【答案】D
【知识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同时市场饱和,优势技术不明显,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在依赖于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6.【答案】(1)C
(2)D
(3)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在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大,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2)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3)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7.【答案】D
【解析】【分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8.【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点评】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9.【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淤积为主,河床抬高;有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过后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答案选D。
(2)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3)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10.【答案】B
【解析】【分析】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汛期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11.【答案】A
【解析】【分析】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点评】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
12.【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流域内的水利工程、植被覆盖率、湖泊数量、湿地分布等事物的调节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有春汛,夏季温度高,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3)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
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点评】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3.【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练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信息分阶段分析描述即可:整体为片状—碎片状----向北、向西扩大。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成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该题主要考查人类对生物的栖息地影响的原因,按上题的时间步骤逐一解释原因即可。植被破坏(栖息地减小)----修建道路,栖息地被割断(碎片化)-----停止采伐天然林,面积扩大。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要做到工程建设不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留有生态通道、减少植被破坏等。
【点评】考查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4.【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文化景观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游览价值有 独特性 多样性 质量高底 地域组合状况开发条件包括 游览价值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通达性 距客源市场的远近 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等。
【点评】考查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
15.【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知识点】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应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以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通过这些非工程的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点评】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6.【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知识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点评】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