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郑丽珊 吴文俊 李清强 李鹏程 洪艳艳 审题人:洪艳艳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句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 )
A发挥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长 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D发挥防洪作用
2.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他是( )
A马周 B魏征 C 房玄龄 D杜如晦
3、郭沫若曾盛赞“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哪位统治者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4、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 )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C、她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面内容中体现他这一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金城公主入藏 D建立西域都护
7.下列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遗迹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8、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9、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你若生活在南宋,可以再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D、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10、杨家将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哪两个政权的争战?(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辽 D、南宋和金
1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洛阳桥 B、安平桥C、玉带桥 D、赵州桥
12.唐太宗善于纳谏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共同目的是( )
A防止国家分裂 B休养生息 C发展经济 D巩固统治
13.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4.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发生在( )
A北宋与南宋之间 B辽与南宋之间
C辽与北宋之间 D北宋与金之间
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6、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1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下列哪一个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太湖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8、泉州于1087年正式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当时正值( )
A、唐朝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1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0、下列与元世祖无关的是( )
A、重视农业生产
B、建立行省制度
C、建立元朝,同意全国
D、对外推行闭关政策
二、 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现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的结果之一是出现了向欧美学习的社会风尚。(6分)
错误:“大化改新”向欧美学习。(2分)
理由:“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文化;(2分)日本向欧美学习是在明治维新时期。
21、唐初,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错误:
理由:
22.北宋中期,书生李某赴成都探视兄长,他用会子选购了一些物产,准备给哥哥做为礼物。(6分)
错误:
理由:
23、南宋时期,书生李某从临安来到泉州,他看到了一位回族青年与一位阿拉伯姑娘举行婚礼的热闹场面。
错误:
理由:
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分成四段,由南到北的名称依次是:(4分)
(3)想以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2分)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4)根据材料二,指出晚唐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4分)
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4分)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2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图1、图2都是唐朝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是谁?(4分)
(2)他们分别是什么时期展开对外活动的?(2分)
(3)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实行什么政策?(2分)
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分)
27、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何时完善?(2分)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分)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2分)
(4)“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天的考试制度源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谈谈你对考试或你觉得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二、辨析题(本题3小题,共18分。)
21.错误:金城公主;(2分)
理由: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分)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2分)
23.错误:会子(2分)
理由:会子时南宋发行的纸币,(2分)北宋的纸币是交子 (2分)
23、错误:回族青年
理由:回族形成于元朝;(2分)南宋时期,回族尚未形成。(2分)
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24.(1)北京,杭州(2分)(2)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4分)
(3)通济渠 邗沟 (2分)
(4)晚唐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开凿持肯定态度;他认为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后代人受益匪浅,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功大于过。(4分)
25.(1)北宋;契丹族(4分)
(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4分)
(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2分)
26、(1)鉴真 ;玄奘 (4分)
(2)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2分)
(3)开放的政策 (2分)
(4)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隋朝;唐朝;明经科和进士科(4分)
(2)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可不断更新便于选拔人才,增强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地前途的自信和热情;赋予社会革新与创造精神。(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
(3)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答一点即可,意思对应酌情给分)(2分)
(4)例如:考试是测试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应端正考试的态度,认真参加考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应及时地解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