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天津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天津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09:07:59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天津卷)
一、单选题
1.(2016·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2.(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5.(2016·天津)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B.
C.
D.
6.(2016·天津)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7.(2016·天津)(2016 天津)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8.(2016·天津)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9.(2016·天津)(2016 天津)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10.(2016·天津)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11.(2016·天津)(2016 天津)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二、综合题
12.(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13.(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14.(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2)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3)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3)B
(4)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破,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4)图2所示甲地位天津市的中心地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2.【答案】A
【解析】【分析】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3.【答案】B
【知识点】等值线图
【解析】【分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破,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4.【答案】C
【解析】【分析】图2所示甲地位天津市的中心地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5.【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从常住人口数量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即D选项符合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6.【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部地医的地粗梯度怠体小干南部地区;地相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离里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问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相对较差。
(2)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点评】考查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7.【答案】A
【解析】【分析】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点评】考查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8.【答案】(1)D
(2)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76°E,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2)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0.【答案】(1)D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点评】考查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11.【答案】B
【解析】【分析】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点评】考查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12.【答案】(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2点即可)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从材料信息中看,有“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和“许多古文明中心衰落”的信息;从图中信息看,古丝绸之路有许多古文明中心分布;从题干看,强调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因此,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草不再丰美,古文明中心衰落。(2)根据题干所提供的地域联系方式来看,类型多样化,空间分布立体化,有信息传输,高速公路等发展。回答问题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即可。(3)从题干上看,关键信息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因此要从外向经济发展、服务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地理联系方式,城市发展方向
13.【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表1看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比中国低,对比中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可判断出,巴西粮食单产不高,潜力较大。(2)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3)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答,有利从促进交流角度看,不利从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对巴西社会带来一定压力的角度回答。
【点评】该题以今年热点巴西奥运会为背景材料,通过提供中国和巴西两国农业发展情况,巴西降水量季节分布图,考查巴西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举办奥运会对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影响。试题难度不大,问题设置也较传统。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大型盛会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4.【答案】(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可提取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和政策支持的信息。(2)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从开发旅游、开展相关旅游活动等角度来回答。(3)仔细判读洞头岛景观图,从地理位置、避险空间、地形状况、交通状况等角度来考虑进行避险地的选择。注意表格中是选址条件与主要原因的对应分析。
【点评】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考查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1 / 1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天津卷)
一、单选题
1.(2016·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1)C
(2)A
(3)B
(4)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破,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4)图2所示甲地位天津市的中心地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2.(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A
【解析】【分析】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3.(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B
【知识点】等值线图
【解析】【分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破,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4.(2016·天津)(2016 天津)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C
【解析】【分析】图2所示甲地位天津市的中心地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点评】考查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5.(2016·天津)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从常住人口数量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即D选项符合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6.(2016·天津)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答案】(1)C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部地医的地粗梯度怠体小干南部地区;地相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离里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问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相对较差。
(2)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点评】考查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7.(2016·天津)(2016 天津)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答案】A
【解析】【分析】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结合地租和风向,电子信息产业符合条件。
【点评】考查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8.(2016·天津)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7月17日,当中山站极夜后出现“第一次日出”时,该日昼长由前一天的0小时,到大于0小时,即日出的地方时(76°22′E)为12时之前的较短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经度约为76°E,所以太阳位于天津观测者的西南方向。(2)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9.(2016·天津)(2016 天津)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称原理,6月22日到7月17日出现极夜的天数为25天,那么6月22日前也有25天,即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为50天。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0.(2016·天津)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1)D
(2)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点评】考查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11.(2016·天津)(2016 天津)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B
【解析】【分析】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点评】考查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二、综合题
12.(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答案】(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2点即可)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从材料信息中看,有“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和“许多古文明中心衰落”的信息;从图中信息看,古丝绸之路有许多古文明中心分布;从题干看,强调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因此,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草不再丰美,古文明中心衰落。(2)根据题干所提供的地域联系方式来看,类型多样化,空间分布立体化,有信息传输,高速公路等发展。回答问题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即可。(3)从题干上看,关键信息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因此要从外向经济发展、服务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地理联系方式,城市发展方向
13.(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表1看巴西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比中国低,对比中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可判断出,巴西粮食单产不高,潜力较大。(2)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3)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答,有利从促进交流角度看,不利从大量游客来到巴西,会对巴西社会带来一定压力的角度回答。
【点评】该题以今年热点巴西奥运会为背景材料,通过提供中国和巴西两国农业发展情况,巴西降水量季节分布图,考查巴西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举办奥运会对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影响。试题难度不大,问题设置也较传统。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大型盛会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4.(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2)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3)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
【答案】(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可提取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和政策支持的信息。(2)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从开发旅游、开展相关旅游活动等角度来回答。(3)仔细判读洞头岛景观图,从地理位置、避险空间、地形状况、交通状况等角度来考虑进行避险地的选择。注意表格中是选址条件与主要原因的对应分析。
【点评】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考查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