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我们以两个小学生参观建筑工地的所闻所见为素材,引起学生对角与三角形的认识的学习。以此为素材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
(1)三角形在建筑领域中应用的广泛性。
三角形在建筑业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比如说房梁,大桥上的拉索,体育馆、飞机场的顶棚支架,铲车上的铲斗臂,塔吊上的脚手架,升降机上的变形架等等,到处都是三角形。因此,我们选择了建筑工地为素材,应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2)启迪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材设计了两个参观的孩子,将整个单元串在了一起。通过2个孩子的对话,不仅引出对角与三角形认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要像情景图中的小学生一样,树立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角的分类和形成。
2.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建立1°角的概念。
3.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4.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角的度量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之所以确定这三点作为教学重点,一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和学习使用量角器的;二是三角形的分类是以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三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是“数学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载体。这三个重点处理好了,其他的概念就很容易解决]
难点:
角的度量
三角形内角和推导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信息窗1 角的认识
角的分类和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山东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五、繁忙的工地——三角形的认识P73-77页关于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角的分类
2.角的度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不同方向的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题卡及活动角
2.学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图引入
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图片,想看一下吗?(课件呈现一辆挖掘机图片)
是什么?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那你知道挖掘机是怎样工作的吗?(引导学生用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
大家想到了用胳膊表示,能说一下你用胳膊代表的是挖掘机的哪一部分吗?
大家表现的非常形象,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真正的挖掘机是怎样工作的,大家注意观察挖掘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铲斗臂有什么变化?(课件显示动的画面)
学生交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发现挖掘机在工作过程中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师在黑板上任意地画出一个角)
二、 探究新知
角的分类及角的概括
1.了解学生对角知识的认知水平
提起角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能谈一下你对角的了解?(角的顶点、边、记法、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和长度无关等)
看来大家对角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既然挖掘机在工作过程中铲斗臂上的角可以不断地变化,你认为它都能形成哪些角?(生答) 是不是这样?我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活动角来研究一下怎么样?
2.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并初步感知角的分类
① 大家可别小看这活动角,它就像魔术师一样,能变出许多不同的角,同桌合作,玩玩看,它都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②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
③ 班内交流
a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b认识平角和周角(引导学生结合平角和周角的特点认识它们——平角: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平平的;周角:其中一条边绕着顶点转了一周)
(3) 结合板书小结:角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我们一起看一下施工现场的情况(课件出示连续的画面),这台挖掘机的铲斗臂形成的是——
3.进一步认识角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你认为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4.小练习
(1)判断下面各是哪种类型的角?(课件显示)
(2)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
(3)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二) 角的度量
1.测量角大小的必要性
我感觉同学们不仅脑子灵而且眼力特别好,短短的时间就记住了这些角的名字和模样,我想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2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吗?(两个角的大小差不多,用眼睛不容易直接看出它们的大小)(生答)
(1)学生交流
(2)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大家想到这么多知道这两个角大小的方法,我还想准确地知道∠1比∠2大多少该怎么办?
2.认识量角器
(1) 身高一般用米或厘米作单位,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比如说这是一个30度的角,我们就可以记作30。(板书)
(2) 感知1°角的大小
1°的角有多大呢?我们来看(多媒体显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多媒体显示分的过程,闪烁1°的角),记作1°
(3) 数的写法
① 1份所对的角是1°,20份所对的角是多少度?(板书20°)180份所对的角是多少度?(一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
② 书写角度数大小应注意的问题
a你认为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b总结:符号应写在数字的右上角,并且比数字小
③ 生任意写出两个用符号表示的角的度数,同桌互评
(4)认识量角器的构造
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师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两圈刻度等。
3.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1)引导学生尝试度量角的大小,总结量角的方法
量角器既然可以用来度量角的大小,肯定量角器的某一部分和角的某一部分是有关系的。大家猜测一下量角器的中心可能和角的哪一部分有关系?(顶点)也就是说我们在量角的时候应该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重合以后再怎么度量角的大小呢?(学生交流,师适时总结点拨并板书)
(2)结合具体实例启发学生思考:
①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有两个,应该读哪一个?(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② 如果角的另一条边落在刻度圈内无法读数怎么办?(延长角的另一条边)
4.小练习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题卡)
(2)量一量,比一比(P78第4题)
①猜测 ②测量验证
三、 弹性练习
1.拓展练习(分别数出组合图形里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及周角的个数)
2.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你能量出各角的度数吗?你有什么发现?(P79第8题)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第一课作业题
把学过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
填一填
(1)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组成( )角。
(2)平角的一半是( )角,等于( )度。
(3)1周角=( )平角=( )直角。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于90度的角是( )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2)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度数是( )。
A10 B1 C18
(3)8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D平角
(4)周角的一半是( )。
A直角 B平角 C100度
看图求出角的度数(图略)
一个直角分成两个角。已知∠1=56度,求∠2的度数。
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已知∠1=30度,求∠2、∠3、∠4的度数。
信息窗2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在数学中应用很广。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方面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角、边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得的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二是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较难一些,教材不强调分成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课堂主要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谈话导入,感知分类思想;二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是拓展练习,提高能力。“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促学习是本节的教学定位。在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独立思考等活动,逐步建立对三角形的角与边特征的认识。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促进学生的分类、概括、推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找出三角形角与边的特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
一、复习
说出下列各角是什么角?(屏幕显示)
以(2)为例,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由角和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在一年级时,我们就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学生举例)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外,塔吊车的施工现场也藏着一些三角形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观察情境图)
仔细观察塔吊车施工现场,你有什么发现?
塔吊车上有很多三角形,根据我们获得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
请同学们猜想一直,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而不设计成其他形状的图形?
生交流猜想。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做个实验验证猜想。
谁来交流你们组是怎么研究的?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的例子?
学生举例。
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一些例子,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在本上试试看。(指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
评价黑板上的这个三角形画得怎么样?
同桌互相欣赏,纠正。
对照你画的三角形,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概括: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说明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边,顶点,角)
判断: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三角形的分类
问题二:塔吊上有几种三角形?
仔细观察学具上的三角形,如果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怎么样分?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分了几类?怎么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用的什么方法?
师引导生归纳:按角来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五、新知应用
1、考眼力比赛(课本来85页第2题)
2、猜图游戏
3、课本88页14题
六、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对三角形你还想研究什么?
七、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