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课题
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能独立地正确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
3、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4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5、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学习
重点
1、有关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试验。
2、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学习
难点
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预
习
案
1.
是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
2.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
中,并对新的
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
,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
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
和
。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约为
,酸雨的pH则小于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酶、石油等燃料中
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
的工作。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
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
不断上升的现象。
(3)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
。由于人类大量食用含有
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
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
现
。控制和停止使用
,以及减少
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4.
在我国
、
和
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
和
。具体做法是
,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行
课
案
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
2.出现“水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水华是一种水污染现象,它有什么危害?
4.针对水华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5.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后对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6.沙尘暴的起因?
7.人类的乱捕滥杀,鸟类日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8.水域污染的原因?
9.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检
测
案
1.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污染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2.溶液的pH小于7,那么该溶液就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能确定
3.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5.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6.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8.下列做法中,会对泉州的母亲河——晋江造成生态破坏的是(
)
A.禁止向江中倒入生活垃圾
B.禁止向江中排放工业废水
C.鼓励在两岸植树造林
D.鼓励在江中放养水葫芦等外来物种
9.下列哪项人为因素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全面破坏
A.乱砍乱伐
B.环境污染
C.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D.过度捕猎
10.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臭氧层的破坏
B、太阳黑子的大爆发
C、工业化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D、空调的使用
11.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
)
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
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2.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下列不可取的是(
)
A、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B、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C、减少排放、治理污水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13.从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林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5.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B.使用节能灯照明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用无磷洗衣粉洗衣
16.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17.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18.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19.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
A.回收处理废电池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