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23.3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23.3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02 15: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生物进化的原因
主备人
复备人
课时安排
1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环境对生物的重要作用,深化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预习检测
自学课本32-35页,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人们的 和 ,对生物发生的 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作 。
2.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 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________生物________性状的_________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4.生物的 和 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人工选择
阅读P32及P40内容,据图23-6原鸡和几个品种的鸡对比,播放相关课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
1.原鸡是各种鸡的祖先。几个品种的鸡与原鸡相比,它们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产生的?
2.在生活中,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的植物或动物的品种很多,你能说出几种吗?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活动二:自然选择
引导学生阅读P33-P34英国桦尺蛾数量变化内容,播放相关课件视频,据图23-7使学生对桦尺蛾的颜色数量变化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理解。据图23-8中的桦尺蛾数量变化表对比使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更科学直观的了解。引导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从1890年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2.工厂长期排放黑烟对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加入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1.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用他提出的自然选择的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人工选择的启示: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3.自然选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其内容包括a.过度繁殖b.生存竞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
五、检测反馈
1.从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实例,可以知道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
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
2.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
A.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B.变异所造成的
C.条件反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下列不属于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的是( )
A.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 B.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 ? D.有利于捕食猎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