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2 09: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上)《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一练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积累运用
1.文常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三国时期政治_家、军事家、诗人。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全唐诗》,作者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作家。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碣石(jié)    咏志(yǒng)   子规啼(dì)
B.竦峙(sǒng) 枯藤(kū) 断肠人(cáng)
C.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澹澹(dàn) 残夜(cán) 潮平(zhāo)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名句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的两句诗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体现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6)初夏,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情景。
(7)《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8.“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8.“峡口花飞欲尽春”一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_和__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20.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曹操 孟德 
(2)唐代 李白
(3)王湾 唐
(4)词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2.C [解析]A项,“啼”应读“tí”;B项,“肠”应读“cháng”;D项,“潮”应读“cháo”。
3.D
4.名句默写。
(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8)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二、课内精读
(一)
5.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6.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7.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
(二)
8.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9.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
10.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1.A
1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示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说明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
(四)
14.C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5.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6.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
17.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拓展阅读
(一)
18.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19.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二)
20.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21.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