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2 08: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四千多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世间的变迁。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古埃及人
D.古罗马人
2.当你漫步在罗浮宫时,导游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  )
A.大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4.小明同学在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5.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顾问,蜚声国际的纳林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他来自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等级,但他突破了种姓制度的所有藩篱”。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代印度应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6.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法》
D.《查士丁尼法典》
7.丹江口市某旅行社制作了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宣传册,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驻足两河流域,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观光恒河两岸,观看伊斯兰教朝拜礼仪,感受古印度的风采
D.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8.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材料中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
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11.古印度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种姓?(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2018年10月12日,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在中国上映。影片通过一则励志校园童话,试图阐述印度社会阶级隔阂和教育现状。造成印度社会阶级隔阂的历史根源是(  )
A.佛教教义
B.封建等级制度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13.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文明名称:古埃及文明
出现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
著名人物:伯里克利
文明代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文明类型: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A.著名人物
B.出现时间
C.文明名称
D.文明类型
14.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C.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
D.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15.古代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埃及文明
B.巴比伦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二.辨析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判断对错)改正: 
 。
1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整个社会的人分成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往来。
错误: 
 
改为: 
 。
18.两河流域的《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
19.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改正 
 。
三.材料题(2小题,共24分)
20.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互鉴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二,请从路线范围和交流内容两个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中国贡献】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作用。
① 
 和
② 
 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③ 
 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④ 
 的发明导致发现了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3)请依据所学将上述文字补充完整。
【美好未来】
材料四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
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4)“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请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观点。(要求史实及影响叙述清晰)
(5)依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
21.阅读材料: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
(2)从法典内容可以看出,这部法典是维护谁的利益的?
(3)你知道这部法典是刻在什么地方的吗?
(4)这部法典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法典有什么价值?
(6)它是由谁制定的?他有什么功绩?
四.解答题(2小题,共19分)
22.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三幅图片分别与古代哪一国家有关?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何地位?
(3)图3反映的是何种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幅图片对应的三种文明发源地有何特点?
23.我当评委。
有一位21世纪的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这里正进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选。下面是几段竞选词:
A:我是太阳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驯服了涛涛洪水,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
C: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订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我普度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我的信徒不计其数。
这位学生听了一知半解,亲爱的同学,请你帮助他:
(1)A是哪国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2)B是谁?相传他有什么功绩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B的儿子破坏了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而用一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代之,以巩固政权,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4)C是谁?他统一后定都在哪里?列举C所在地区的文明成就一例。
(5)D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宗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埃及又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根据题干给出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可知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3.根据题干给出的“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可知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4.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B。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首陀罗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最低贱的等级。
故选:C。
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故选:A。
7.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发源地,金字塔和象形文字都是古埃及的文明,A说法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但是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B说法不符合史实;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的宗教,不属于恒河流域的文明,C说法不符合史实;汉谟拉比石柱雕刻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大河文明,不属于海洋文明,D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A。
8.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意是“释迦族的圣人“。由材料“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等可知,这是对佛教的描述。
故选:A。
9.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宗教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选:B。
10.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世间众生平等。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选:C。
11.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刹帝利。
故选:B。
12.2018年10月12日,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在中国上映。影片通过一则励志校园童话,试图阐述印度社会阶级隔阂和教育现状。造成印度社会阶级隔阂的历史根源是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故选:D。
1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内容可知,伯里克利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者,不是古代埃及的人物,所以A选项著名人物错误。古代埃及文明的出现时间、文明名称、文明类型都是正确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潜在说明了古埃及国王的权利越来越小,王权逐渐衰落。C项不正确。
故选:C。
15.“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古代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巴比伦文明。
故选:B。
二.辨析题(共4小题)
1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7.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印度的种姓制度。
18.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改正:《十二铜表法》改为《汉谟拉比法典》。
1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故答案为:×;改正:把起源于中国改为起源于印度。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0.(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图一是亚洲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图二是亚洲古印度的佛教;图三是非洲古埃及的金字塔;图四是亚洲古代中国的司母戊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四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张骞。据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知,丝绸之路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了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①处填造纸术;②处填印刷术(或活字印刷术);③处填火药;④处填指南针。
(4)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这些说明“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5)据材料四“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可知,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据材料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发展方案。
故答案为:
(1)图一:《汉谟拉比法典》;图二:佛教;图四:司母戊鼎。
(2)张骞。路线长范围广;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交流内容丰富(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①造纸术;②印刷术(或活字印刷术);③火药;④指南针。(①②可以颠倒顺序,但③④不能颠倒)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清朝、日本闭关锁国只列举一例即可。国家/时期、封闭的表现及影响,叙述清晰即可,如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落后,“清朝”一“闭关锁国”一“落后“为采分点,三点齐全即可)。
(5)经验: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
21.(1)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从材料“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中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阶级关系、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限制高利贷利率、保护商业贸易;在同等级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对自由民及奴隶的法律地位做了具体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依据课本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故答案为:
(1)汉谟拉比法典。
(2)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3)刻在石柱上。
(4)它维护了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的统治。
(5)它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功绩:公元前18世纪,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金字塔是古埃及著名的建筑;图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图3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图2对应的历史内容,它所制定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界限森严。
(4)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大河流域,古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中国处于长江黄河流域,古印度处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故三大文明都属大河流域。
故答案为:
(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2)维护奴隶主利益;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
(4)大河流域文明。
23.(1)根据“金子塔”可知A是埃及国王,该国国王被称为法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的陵墓。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2)根据“治水英雄,驯服了涛涛洪水,各部落首领都向我朝贡。”可知B是大禹,相传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4)根据“我统一了两河流域,在位时还制订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可知C是汉谟拉比。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根据“普度众生,帮助人脱离苦海”可知D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答案为:
(1)埃及,法老,胡夫。
(2)大禹,治水有功。
(3)禅让制,世袭制。
(4)汉谟拉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5)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