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课件(80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80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1 23: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太阳高悬,却下起了大雨,阿三正在打猎,一只兔子从他面前跑过……
情节接龙
0.1元=50元=600元
情节论证
梳理情节
爱葫芦
放弃葫芦
卖葫芦
砸葫芦
买葫芦
发现葫芦
1.
基本模式:
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
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
1.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梳理情节
爱葫芦
放弃葫芦
卖葫芦
砸葫芦
买葫芦
发生:
发展:
高潮:
尾声:
结局:   
梳理情节
爱葫芦
放弃葫芦
卖葫芦
砸葫芦
买葫芦
发生:
发展:
高潮:
尾声:
结局:   
发现葫芦
情节的生发
突发性事件:
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在课堂上被发现
情节的生发
突发性事件:
清兵卫的葫芦被教员在课堂上被发现
接下来:
没收葫芦,家访告状
教员崇尚武士道:
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
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教员崇尚武士道:
清兵卫爱好葫芦:象征自然、美、和谐、自由
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
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
1.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摇摆
情节的摇摆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
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据此判断,小说的摇摆还体现在哪儿?
据此判断,小说的摇摆还体现在哪儿?
(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2)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3)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4)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
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5)被没收的葫芦到了校役那里
(6)葫芦卖了一个好价钱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发展)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自下慢心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来
(奋起反抗)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课外阅读拓展一
哪些作品有涉及“摇摆”,是“大摇摆”还是“小摇摆”?
摇摆的作用
(1)对比、衬托、铺垫;
(2)情节的跌宕起伏。
0.1元=50元=600元?这样的奇迹意义何在?


0.1元=50元=600元?这样的奇迹意义何在?
(1)肯定清兵卫的爱好;


0.1元=50元=600元?这样的奇迹意义何在?
(1)肯定清兵卫的爱好;
(2)讽刺父亲、教员的无知与粗暴。


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
1.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摇摆
3.
陡转——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教材P69)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说明了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的鉴赏力
讽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课外阅读拓展二
哪些作品的结尾运用了“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手法?
陡转的作用
(1)使小说跌宕起伏,更具生动性
(2)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情节中的细节
1.细节与情节
找出小说中你觉得嘴好笑的细节
1.细节与情节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玩葫芦
看葫芦
做葫芦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玩葫芦
看葫芦
做葫芦
数目
价值
加工
熟练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玩葫芦
看葫芦
做葫芦
数目
价值
加工
熟练
错看
呆看
不知疲倦地看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玩葫芦
看葫芦
做葫芦
数目
价值
加工
熟练
错看
呆看
不知疲倦地看
收拾




打开



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对葫芦的热爱
玩葫芦
看葫芦
做葫芦
数目
价值
加工
熟练
错看
呆看
不知疲倦地看
收拾




打开



2.细节与人物
找一找体现清兵卫性格的细节描写
2.细节与人物
主题分析
总结主题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
  你很优秀,真的!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总结主题
作者介绍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模拟题:《灰色的月亮》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
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
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俺没啥文化,可认得字,平时爱看个名人自传啥的。看得多了,总觉得那些名人小时候也没啥大不了的,都跟俺差不多,有时还不如俺呢。不过人家为啥后来就出名了呢?俺一直都闹不明白,同样都是爹妈生的,后来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作文欣赏
  人家列宁小时侯打破过他姑妈家的一个花瓶,俺也打破过三姨家的一个,不是花瓶,是碗。可人家列宁认了错还落了个诚实的美名;俺也认了错了,却挨了俺三姨的一顿臭骂,回去又挨了俺爹的一板子,现在想起来屁股都还疼。后来人家列宁因为他的诚实在全世界都有名,俺现在凭着一张嘴,就是说假话的本事在村里倒也小有名气。
  俺小时候也跟达芬奇一样爱画画,俺敢说俺画的鸡蛋绝对比达芬奇的还要圆。人家达芬奇画得不耐烦了还有一位艺术大师劝他继续画;可俺画得正起劲,却被俺娘边拧住耳朵边骂道:“小兔崽子,再敢往墙上乱画就让你爹剁了你的狗爪子!”后来人家达芬奇画啥像啥,可俺现在呢?画匹马咋看咋像骆驼。
  俺小时候也爱看星星,就跟人家开普勒似的。可人家开普勒从小就晓得什么是科学;俺姥姥一有时间就给俺讲月宫里的仙女和玉兔的故事,还说等俺长大了,把月亮里的仙女娶回来给俺当媳妇儿。后来人家开普勒发现了什么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俺直到现在才闹明白原来自己上了当,月亮上根本没有那个名叫嫦娥的女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兔子。
  达尔文打小就爱养个小虫、小鸟啥的,俺也是。人家养啥都成,可俺费了好大劲儿养了一盒蚕宝宝,就为看看它们是咋吐丝结茧的,结果却被俺娘统统给喂了鸭子。后来人家达尔文完成了《进化论》,讲的全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道理;俺也打算写本《天敌论》,就写“蚕的天敌中包括凶狠的鸭子,但是最可怕的天敌还是俺娘……”
  俺甚至还跟贝多芬似的摆弄过几天乐器。不过人家玩的是钢琴,俺玩的是口琴。甭管啥琴,反正都是琴。可人家贝多芬他爹每天都玩命似的逼他练琴。俺爹呢,三哄两哄就骗走了俺的口琴,送给了俺姑家的孩子。后来人家贝多芬闭着眼睛都会作曲了,可俺现在闭上眼睛就只会做梦。
  俺现在一把年纪了,这辈子是没啥出息了,可俺真的希望中国能出一个爱因斯坦。可俺又明白,就算中国能出100个爱因斯坦,有50个在小时候就被家庭教育给干掉了,另外的50个又被接下来的学校教育模式给一锅端了,所以中国没能出现爱因斯坦!
  你还别立刻就摇头否决,各位最好还是仔细琢磨琢磨,看俺说的在理不?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在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好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2.情感突转法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2.情感突转法
3.设置悬念法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2.情感突转法
3.设置悬念法
4.巧设误会法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2.情感突转法
3.设置悬念法
4.巧设误会法
5.抑扬交错法
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写作指导:写出事件的波澜
1.情感起伏法
2.情感突转法
3.设置悬念法
4.巧设误会法
5.抑扬交错法
6.双线平推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