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下册
9.5 梯形
任城区接庄中学 王丽丽
课题 9.5梯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能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和简单说理;2.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化的方法和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添加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
教法学法:1.本节课采用小组探究,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二.探究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欣赏图片,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图形——梯形.2.自学感悟:阅读教材45页,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画出梯形的高.并且通过图表知道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3.动手操作,探索性质,利用手中的等腰梯形纸片,小组合作通过类比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探究等腰梯形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性质.结论: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4.合作交流,化未知为已知你能添加一些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吗?5.说理验证: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常见的辅助线(1)平移一腰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2)过上底两端点作高也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三.等腰梯形性质的应用(一)小试牛刀1、判断题: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 )2、填空题: (1)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锐角等于70°,则其它三个角分别等于 (2)等腰梯形ABCD中,上底AD=2,下底BC=4,AE,DF是两条高,则BE=_(二)课堂提升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 BC=4, 高DF=2,求CF和腰DC的长..(三)拓展延伸(1).连接等腰梯形的对角线,并将等腰梯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AC平移到DF的位置,则△DBF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图中是否还有其它特殊的四边形?有无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2).延长等腰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点E.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四.总结收获1.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2. 等腰梯形的性质: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4.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五.目标检测1、等腰梯形 两个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 相等。3、梯形ABCD中,AD∥BC,∠A=90°,∠C=30°,CD=6cm,则AB=—cm。六.作业: A层:教材46页习题9.9 1 ,2 B层:教材46页习题9.9 2课下操作: 动手剪一剪,能否把一个梯形剪接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 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引入梯形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有目的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自学,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下面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打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理的能力.学生口答.学生自主完成,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在知识上又在方法上总结.通过检测学习效果分层作业
2012任城区数学
优质课评选教案
四边形
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
上底
腰
腰
高
下底
A
D
B
C
E
F
A
D
B
C
E
F
C
B
A
E
C
B
A
D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