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970012471400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教学重点】
1、明确文明产生的标志2、了解古代文明产生时的一般情况和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产生的不同条件和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本课的标题是《文明的产生和早起发展》,讲文明的产生,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文明?(比如,人们常说:这个行为不文明)
学生答,教师补充: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与“野蛮”相对。
教师:文明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文明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文明在哪里?这些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讲授新课: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大约10分钟)
教师: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什么?
学生答: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教师补充:看课本P2第一和第二幅图片。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说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而“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让学生记下“生产力”的概念)也就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图片 1.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这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反映放牧和收割的壁画,位于阿尔及利亚的伊利齐省。该地区环境独特,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岩石洞穴壁画所在地,有壁画6000多幅。本课导入所选的两幅壁画,上一幅显示男性正在放牧;下一幅显示妇女正在收割,表明最初的农业可能与妇女有关。因为妇女长期从事采集,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规律比较熟悉。壁画说明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同时起源于一个地区,只是在后来才逐步走向分离,一些不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走向畜牧业发展。
教师: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表现
农业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畜牧业
羊,猪,牛
教师:人类能够生产食物,就说明人类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
教师: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产生的?
(2)影响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图片 2.恰塔尔·休于遗址 该遗址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1961年被英国考古学家詹姆斯·莫拉特发掘出来。这是一座结构复杂的城市,人口可能有5000—10 000人。除房屋外,还有神庙之类的建筑。一些建筑的墙上有描绘狩猎的壁画。城内居民主要是农民,饲养牛、绵羊和山羊等动物,种植大麦、小麦以及蔬菜等农作物。恰塔尔·休于遗址反映了农业产生后社会的日益复杂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教师:看课本P2第二、三两段,找出能代表“文明”的关键词。
学生答: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阶级分化和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
教师: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进入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奴隶社会。
教师:解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得出结论:一切变化的根源是生产力的提高。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大约30分钟)
1.概况 (1)文明出现区域
教师:说起古代文明,我们自然会想到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学生答:古巴比伦(西亚),古埃及(北非),古印度(南亚),中国
教师:看P3地图,找出这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古希腊的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学生答:位于大河流域,大体位于北纬20°-40°之间。教师:这说明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同时不同地区具体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各地区文明具体出现的时间和表现也是不同的。
(2)特征②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由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涉及三大洲,且年代久远,需要学生理解时空特征,即时间上的共时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因此本课设置一幅地图,配合第二子目“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通过不同颜色展示古代文明从最初有限的区域逐步扩展空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时空两方面理解古代文明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教师:看课本P3-P6,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不同文明的方位、出现时间、地理环境以及文明的表现。
2.古代文明
教师问:目前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位于哪里呢?
苏美尔人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目前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从苏美尔城邦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主要历史时期”,这实质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各部族共同创造。
(1)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至约公元前18世纪)
兴起: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
地理环境:两河流域
政治成就:①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②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涉及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本课第一子目叙述文明起源时,理论性比较强,第二子目无法一一叙述各个文明产生的过程,特设置一则《历史纵横》,介绍西亚向文明的过渡始自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止于国家和文明产生的变化进程,从考古上说明文明在西亚地区产生的过程。
文化成就
4.苏美尔人的战车 本图出自乌尔王室陵墓的壁画“乌尔军旗”。乌尔是苏美尔地区重要的国家,据说也是古代希伯来人的家乡。王陵距今约4500年,壁画分3层,描绘了乌尔人进行战争的情景,其中上层和下层都出现了苏美尔人使用战车的情景。但这时的战车仍是实心轮子,没有轮辐,拉车的也并非战马而是野驴。这是人类使用车轮最早的证据之一,是重要的技术突破。壁画还显示了乌尔军队装备的统一,暗示当时已经有了统一的军队组织,而且很可能是常备军。
另一则《历史纵横》意在说明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洪水传说产生于苏美尔,通过希伯来人保存下来,并影响到古希腊人关于人类发展的神话。但后世的传说更加丰满。在苏美尔人的史诗中,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动物幸存,吉乌苏德拉因此被封神,从此长生不死。在希伯来人的传说中,则是诺亚一家、每种动物雌雄各一只得以留存,并补充了诺亚放鸽子外出试探,鸽子衔回橄榄枝,诺亚因此得知地上洪水已经退去的内容。在古希腊人的传说中,则只留下了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二人以向身后抛石头的方式重新创造了人类。洪水传说的流传和演变,一方面说明了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传播过程中,传说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被相应地改造。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还有上游的土耳其和叙利亚。1920年,沦为英国“美索不达米亚托管地”,1921年8月伊拉克王国独立。
(2)古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
兴起: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 官僚系统。
地理环境:
政治:法老。法老之下。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提问: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回答: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被视为神、智慧和真理的化身,至高无上,具有绝对的权力;古埃及人对法老极度崇拜。
文化成就:①文字:②历法:③建筑:④书写材料: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
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且准时,水量差别不大,泛滥而不成灾,这给古埃及人掌握尼罗河的规律、利用尼罗河流域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水退后,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积。由于这种需要,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便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十进制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看起来,天狼星年好像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巨大陵墓,因外型形似“金”字,故被称为“金字塔”。
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沼泽地带的类似于芦苇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
今:古埃及,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世代耕耘、不问外事的埃及人民,他们经历着战乱掠夺,忍受着贫瘠悲苦。千年一瞬,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创造着璀璨文明。然而,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文明,却在北非的那片沙漠里,在尼罗河历年的泛滥里,沉睡了整整一千五百年,直到1822年,一位法国天才语言学家向“法国碑文纯文学学院”提交了研究论文,并宣布了对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发现,古埃及文明的璀璨文明才徐徐撩开她笼罩了一千多年的面纱,向我们露出勾魂摄魄的微笑。此刻,标志着世界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现代埃及学的诞生。这个人,就是被喻为现代埃及学之父的让·弗郎索瓦·商博良。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埃及和两河流域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3)古代印度
①概况:
兴起: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地理环境;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政治:种姓制度
文化成就:a宗教:婆罗门教;佛教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
佛教: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包含了一定的平等思想。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b文学作品:世界上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C数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D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②种姓制度
背景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等级
名称
职业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
刹帝利
充当武士,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第三等级
吠舍
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
第四等级
首陀罗
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贱民
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贱民只能居住在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
影响
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思之窗】古代印度人认为,种姓制度从人类产生之初就出现了,强调其神圣不可变动的特性。
特点: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实行种姓内婚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4)古代希腊——海洋文明的代表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代希腊与现代希腊的地理概念有所不同。从范围上看,古代希腊大概包括四个部分,即希腊半岛、爱琴海岛屿,克里特岛以及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周围地区,因此被称为爱琴文明,这里又是联系两河流域地区的最便捷的通道,所以这里成为希腊乃至欧洲文明发祥地势所必然。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两种类型。但反映克里特文化的线形文字A,至今没有人释读成功。比它晚出现的线形文字B已被近人释读成功,证明是希腊语。但到了公元前12世纪,伴随着希腊人中多利亚部落的侵入,无论是克里特文化还是迈锡尼文化均衰落下去,这时候起的两三百年里,希腊历史似乎出现了倒退,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社会没有文字,没有历史文献,仅存的史料是《荷马史诗》。然而到了大约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突然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希腊城邦文明,这一城邦文明历来被看成是现代西方文明的起源。我们教材向大家介绍的正是希腊的城邦文明。
①概况 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决定性因素的是经济因素
兴起 公元前2千纪,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地理环境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政治 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两者地形?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文化成就
文学
神话、悲剧和喜剧等
历史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理想国》和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②雅典民主评价: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内容补充】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发展历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的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是城邦行政机构;陪审法庭是城邦最高司法机构。
特点:公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崇尚法治
局限性:享有民主政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二、从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认识文明的多元性
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民主政治
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琴文明的几个文明中心的特征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相比有何异同。
提示 相同点:国家形态是君主制国家;注重建设王宫、卫城、陵墓。
不同点:爱琴文明是以海洋文明为依托,商业、航海业发达,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希腊的特殊文明;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产生在大河流域(尼罗河、黄河、恒河等),这些文明地区最发达的是农业。
家国情怀 四大文明古国的存亡绝续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古代中国文明能够传承至今,其他三个都断绝在历史中,其主要原因如下: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被使用阿拉伯系语言的人种所代替,没有有效的文化传承机制和思想方面的统一。而古代中国的中原文明远高于周边文明,无论是征战还是入境最终的归属都是融入中华文明之中。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问题探究】我们学习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的文明的基本内容,这些文明特点各异,精彩纷呈,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性,那么影响古代文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类型、政治特点、交通等
3、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虽然地理环境不是决定文明产生的原因,但是由于人类是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的,所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和影响就越显重要。所以在文明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不同文明发展方式和表现,正是人们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合理选择”的结果。因此不同的文明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但无论是那种文明,都对东西方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古代文明的这种多元化特点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