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2 08: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
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课标解读】
1.学习本课中古时期的世界,需要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世界各个地区的多样文明。所以结合本课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好西亚、南亚和东亚在中古时期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分解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课程标准的第一个行为动词是“了解”
即“知道的清楚、明白”,这就需要学生在解读学案提供材料和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
“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有一定的认知和记忆。课程标
准的第二个行为动词是“认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在感知史实、理解基本史料、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
一、内容结构:第一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分为三课讲解了中古时期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不同,利于学生在空间上直观感受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本课亚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区域之一,对体现文明多样性,有着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重难点:本课教材清晰的介绍了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和东亚(日本朝鲜和越南)在中古时期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因为本课涉及到的地区、国家较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一个地区的相关史实,其他地区由学生自我学习,师生合作完成。所以我确立如下重难点:
重点: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文明。
难点:中古时期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和东亚(日本朝鲜和越南)的不同文明。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一年没有学习历史,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短期记忆,所以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在讲解第一个阿拉伯帝国的时候先从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我们身边的阿拉伯文明过渡到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师生合作学习西亚的伊斯兰文明。
二、认知规律:因为本课涉及到的地区国家较多,所以在重点讲解西亚的伊斯兰文明之后,其他国家由学生自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学习,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符合学生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由学习到运用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目标1:以地图为依托,能够叙述出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扩张的基本史实,体会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
目标2:在概括南亚印度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时期政治和宗教文明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化交流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目标3:在了解中古时期东亚日本和朝鲜封建化史实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文化对东亚文明区的辐射作用;同时认识到和平友好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目标4:通过中古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的学习,认识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尊重各区域文明。
教学过程
(1)导入:习主席在博鳌论坛的一段讲话视频,边听边记录习主席提到的三个问题:
①漫长历史长河孕育哪些古老文明? 今天亚洲的突出特点?
②如何对待不同民族、不同文明?
(2)导入:大家知道五海三洲之地吗?
(3)导入:《一千零一夜》图片展示
(4)导入:大家知道“怛罗斯之战”中的“大食”是指哪个帝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把学生的思维迅速拉入历史课堂;同时直观体现本节课涉及到的三大地区,初步认识到课标准中体现的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对待文明态度。
二、解读课标,展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目标1:以地图为依托,能够叙述出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扩张的基本史实,体会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
目标2:在概括南亚印度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时期政治和宗教文明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化交流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目标3:在了解中古时期东亚日本和朝鲜封建化史实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文化对东亚文明区的辐射作用;同时认识到和平友好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目标4:通过中古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的学习,认识文明的多元面貌,尊重各区域文明。
三、突破学习目标
(一)西亚的阿拉伯帝国
1.由今天的阿拉伯国家过渡到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
【设计意图】由身边历史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小试牛刀环节,考查学生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2.
(1)学生自主学习学案上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帝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学生自学成果展示——师生合作
史料1: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穆德
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阿拉伯格言
史料2:哈里发设智慧宫(集科学馆、图书馆、翻译馆一体)重金聘人才 翻译的古典著作,按稿件的重量以等量黄金酬谢。 ——《世界历史》纪录片
思考1.: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善于学习外来文化;重视知识②翻译继承古典传统文化
史料1: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史料2: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 ——《全球通史》
思考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①沟通东西经济文化;②承上启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和思考点问题,培养学生概括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同时培养学生重视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意识。
(二)西亚的奥斯曼帝国
过渡:1258年蒙古攻克了巴格达之后伊斯兰文明并没停住自己的脚步,随着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伊斯兰文明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自主学习:学案奥斯曼帝国相关知识。(注意时间和空间,动笔在地图上画出扩张路线)
成果展示:
指出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路线。
2.试从政治、经济角度介绍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师生合作:联系中美贸易战体会执政者对文明交流的政策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让学生动笔在地图上画出扩张路线,成果展示奥斯曼帝国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南亚和东亚
过渡:同学们为什么学习历史,为了各种考试,……其实更多的是提升人文素养,所以如果有可能,我们有必要向周围的亲朋好友传播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财富。
学生自学后的成果展示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1853年《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那么现在我们了解的印度历史是从何而来?
师生合作:说明发现和玄奘在传播佛教的
同时对印度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
【过渡】朝鲜肃宗说“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中朝在万历年间如何并肩作战呢?

出示如下材料,体会:和则利,战则伤,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壬辰)战争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朝鲜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也受到损耗。从长远来看,此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大明帝国抗日史》
《明朝驱逐日本收复朝鲜的两次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成果展示,体会南亚和东亚文明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感受中华文化对东亚文明区的辐射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到和平友好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从中国古代传统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及文明间的相处之道。
四、板书设计: 帝国
西亚 帝国
中古时期的亚洲 南亚:印度
日本
东亚 朝鲜
越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