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植物是( )
A.肾蕨 B.玉米 C.松树 D.海带
【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解:A、蕨属于蕨类植物,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A不符合题意;
B、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B不符合题意;
C、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C不符合题意;
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体温恒定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解:A、鲤鱼、青蛙、鳄鱼、麻雀是卵生,大熊猫是胎生,A错误.
B、鲤鱼用鳃呼吸、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鳄鱼用肺呼吸、麻雀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大熊猫用肺呼吸,B错误.
C、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
D、只有麻雀和大熊猫的体温恒定,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结核杆菌 C.蝗虫 D.玉米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蝗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动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玉米属于真核生物中的植物,它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生物分类的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种 B.属 C.科 D.界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A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药物植物11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选: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外来物种入侵 B.环境污染
C.人为破坏 D.生物进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A错误;
BC、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人为破坏,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故BC错误;
D、生物进化是必然趋势,生物越进化,越适应环境,越利于生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对海带、银杏、桫椤和葫芦藓四种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的种子外无果皮
B.丙是蕨类植物,属一级保护植物
C.丁的生殖离不开水
D.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丙、丁、乙
【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图中甲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丙是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并没有真正适应陆生环境,原因是生殖离不开水.
丁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生殖离不开水.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丁、丙、乙.故只有选项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小分子主要是(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氨气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小分子主要是氨基酸.
故选:C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概括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小体型到大体型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小体型到大体型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1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英国有深色和浅色两种桦尺蛾,它们都栖息在树干上.当树林周围变成工厂后,两种桦尺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引起桦尺蛾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动物迁入迁出 D.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桦尺娥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着深色和浅色的变异,其天敌小鸟对桦尺娥的体色起着选择作用;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失去了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后代个体与环境颜色不一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少.
故选:B
【分析】图示说明:工业化前浅色桦尺娥的数量比深色桦尺娥的数量要多,这个小山村变成工业城市后,深色桦尺娥的数量占据多数.即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生存下来的数量多.
1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是( )
A.后肢发达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2.(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埃及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是因为( )
A.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人
B.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
C.埃及古猿切牙小,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
D.埃及古猿切牙大,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小,类似猿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故选:C
【分析】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故说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1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始祖鸟、孔子鸟、辽西鸟化石的发现,可以说明( )
A.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
B.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C.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D.爬行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又进一步证明了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C
【分析】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对发掘的一些生物化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与爬行类之间的进化关系.辽西鸟化石是在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发现的鸟类化石,孔子鸟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热河中发现,在已公开的化石标本中,孔子鸟的骨骼结构十分完整,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迹,这一切使得孔子鸟成为最出名的中生代鸟.
14.(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
A.奔跑 B.跳跃 C.飞行 D.爬行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家鸽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见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
故选:C
【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有游泳、跳跃、爬行等,动物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15.(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 )
A.不同的身体结构 B.不同的生活环境
C.不同的动物种类 D.不同的身体大小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因此,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故选:B.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16.(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狮子捕斑马 B.兔子保护色
C.蜜蜂采蜜 D.鸟育雏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狮子捕斑马、蜜蜂采蜜属于捕食行为,鸟育雏属于生殖行为;兔子保护色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B
【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17.(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根据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分析,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狗骑车 B.黄蜂筑巢 C.蜘蛛结网 D.蚂蚁觅食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小狗骑车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黄蜂筑巢、蜘蛛结网、蚂蚁觅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方向的流动 B.可循环的
C.逐级增加 D.与光合作用无关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故选:A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9.(2015七上·平江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2015八上·海南期末)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藻类→水蚤→鱼→鱼鹰”食物链中,藻类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鱼鹰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
故选:D.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富集现象.
二、综合题
2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
(1)完成这一动作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肘关节参与, 系统调节
(2)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 块骨上
(3)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作用.
【答案】(1)收缩;舒张;神经
(2)2
(3)呼吸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有骨骼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骨骼肌能收缩和舒张,提供动力,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而关节则是起到支点的作用,三者相互协调,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如屈肘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2)一块骨骼肌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无论植物体还是人体,呼吸作用都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人体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图中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2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者,农作物能利用光能,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者
(4)该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选填“人工”或“自然”)
【答案】(1)5
(2)农作物→鼠→蛇
(3)分解;生产
(4)人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2)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农作物→鼠→蛇,②农作物→昆虫→蜘蛛→鸟,③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⑤农作物→昆虫→鸟.(3)图中的细菌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农作物能利用光能,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4)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细菌、真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组成.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叫分解者.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1 /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植物是( )
A.肾蕨 B.玉米 C.松树 D.海带
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 )
A.卵生 B.用肺呼吸
C.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体温恒定
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结核杆菌 C.蝗虫 D.玉米
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生物分类的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种 B.属 C.科 D.界
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外来物种入侵 B.环境污染
C.人为破坏 D.生物进化
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对海带、银杏、桫椤和葫芦藓四种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的种子外无果皮
B.丙是蕨类植物,属一级保护植物
C.丁的生殖离不开水
D.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丙、丁、乙
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小分子主要是(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氨气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对生物进化规律的概括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小体型到大体型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水生到陆生
1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英国有深色和浅色两种桦尺蛾,它们都栖息在树干上.当树林周围变成工厂后,两种桦尺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引起桦尺蛾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动物迁入迁出 D.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1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是( )
A.后肢发达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12.(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埃及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是因为( )
A.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人
B.埃及古猿切牙小,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
C.埃及古猿切牙小,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大,类似猿
D.埃及古猿切牙大,类似人,尖牙、前磨牙和磨牙都比较小,类似猿
1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始祖鸟、孔子鸟、辽西鸟化石的发现,可以说明( )
A.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
B.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C.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D.爬行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
14.(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
A.奔跑 B.跳跃 C.飞行 D.爬行
15.(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 )
A.不同的身体结构 B.不同的生活环境
C.不同的动物种类 D.不同的身体大小
16.(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狮子捕斑马 B.兔子保护色
C.蜜蜂采蜜 D.鸟育雏
17.(2015八下·盱眙开学考)根据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分析,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狗骑车 B.黄蜂筑巢 C.蜘蛛结网 D.蚂蚁觅食
1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方向的流动 B.可循环的
C.逐级增加 D.与光合作用无关
19.(2015七上·平江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0.(2015八上·海南期末)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二、综合题
2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
(1)完成这一动作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肘关节参与, 系统调节
(2)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 块骨上
(3)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作用.
2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者,农作物能利用光能,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者
(4)该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选填“人工”或“自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解:A、蕨属于蕨类植物,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A不符合题意;
B、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B不符合题意;
C、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C不符合题意;
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解:A、鲤鱼、青蛙、鳄鱼、麻雀是卵生,大熊猫是胎生,A错误.
B、鲤鱼用鳃呼吸、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鳄鱼用肺呼吸、麻雀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大熊猫用肺呼吸,B错误.
C、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
D、只有麻雀和大熊猫的体温恒定,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真核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蝗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动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玉米属于真核生物中的植物,它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A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药物植物11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选: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A错误;
BC、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人为破坏,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故BC错误;
D、生物进化是必然趋势,生物越进化,越适应环境,越利于生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7.【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图中甲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丙是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并没有真正适应陆生环境,原因是生殖离不开水.
丁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生殖离不开水.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丁、丙、乙.故只有选项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小分子主要是氨基酸.
故选:C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由小体型到大体型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桦尺娥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着深色和浅色的变异,其天敌小鸟对桦尺娥的体色起着选择作用;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失去了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后代个体与环境颜色不一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少.
故选:B
【分析】图示说明:工业化前浅色桦尺娥的数量比深色桦尺娥的数量要多,这个小山村变成工业城市后,深色桦尺娥的数量占据多数.即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生存下来的数量多.
11.【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故选:C
【分析】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故说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又进一步证明了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C
【分析】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对发掘的一些生物化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与爬行类之间的进化关系.辽西鸟化石是在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发现的鸟类化石,孔子鸟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热河中发现,在已公开的化石标本中,孔子鸟的骨骼结构十分完整,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迹,这一切使得孔子鸟成为最出名的中生代鸟.
1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家鸽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见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
故选:C
【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有游泳、跳跃、爬行等,动物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因此,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故选:B.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16.【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狮子捕斑马、蜜蜂采蜜属于捕食行为,鸟育雏属于生殖行为;兔子保护色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B
【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17.【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小狗骑车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黄蜂筑巢、蜘蛛结网、蚂蚁觅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故选:A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藻类→水蚤→鱼→鱼鹰”食物链中,藻类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鱼鹰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
故选:D.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富集现象.
21.【答案】(1)收缩;舒张;神经
(2)2
(3)呼吸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有骨骼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骨骼肌能收缩和舒张,提供动力,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而关节则是起到支点的作用,三者相互协调,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如屈肘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2)一块骨骼肌至少要跨越一个关节,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无论植物体还是人体,呼吸作用都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人体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图中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22.【答案】(1)5
(2)农作物→鼠→蛇
(3)分解;生产
(4)人工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2)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农作物→鼠→蛇,②农作物→昆虫→蜘蛛→鸟,③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⑤农作物→昆虫→鸟.(3)图中的细菌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农作物能利用光能,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4)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和细菌、真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组成.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叫分解者.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