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8 20: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11—2012学年下学期半期考高二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时间:2012-4-8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作文 总分
满分 11 6 7 8 6 15 15 17 5 60 150
得分
一、名句名篇填空(11分)
⑴帝子降兮北渚, ,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⑵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⑶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⑸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⑹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⑺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⑻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⑼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
⑽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二、诗歌鉴赏(2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两句,被王国维赞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摹诗句的内容。(3分)
⑵下阕两用什么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3.⑴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借哪两个意象来表现“晚秋”的?中间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⑵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4. ⑴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⑵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2分)
⑶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三、经典阅读(6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5.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6. 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什么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思想?(4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2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10.断句和翻译。(9分)
⑴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五、名著阅读(15分)
11.下面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一天,克洛德发现爱斯梅拉达身边有个穿红黄两色外衣的男人抱着佳利,十分紧张,立即从密室中赶往圣母院广场,经过钟楼时,他发现卡西莫多专心致志地望着广场。他妒火中烧,逼问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关系。
B. 愚人节那天,爱斯梅拉达表演完节目后,托着手鼓向观众请赏。当她走过甘果瓦的面前时,他着急起来,把手伸进衣袋,才发现自己口袋里没钱。甘果瓦尴尬不已,大汗淋漓。这时,罗兰塔楼里那个隐修女对她凶恶的威胁,使她惊骇地转过身去,甘果瓦却趁机悄悄地离开了。
C.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当中前,聂赫留朵夫见过她两面,她沉默寡言,态度冷漠。调到政治犯中间之后,每次见面,他都感到她的内心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她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地迎接他,感谢他的帮助。
D.听到判决,玛丝洛娃最初一刻她以为自己听错了,她无法相信这个判决,无法将自己与苦役犯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当她知道结局无法改变的时候,她平静地接受了。她坐在候审室里,只想早点回到监狱。
E.玛丝洛娃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西蒙松,因为她爱聂赫留朵夫,认为自己同他结合就要毁掉他的一生,而同西蒙松一起,就可以使他得到解脱。这个决定让她为自己的心愿得到实现而感到欣慰,同时又为即将同他分别而感到痛苦。
12.简述题。(每题5分)
⑴检察官以什么理由判玛斯洛娃有罪?判决结果如何,聂赫留朵夫做出什么决定?最终又有何结果?
⑵简述爱斯美拉达被诬陷下狱后,克洛德探监的过程。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17分)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胡家胜
①我又一次打量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铝合金落地窗。金色的阳光泄入,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地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父亲气得嘴唇发抖。你怎不晓得心痛?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浸泡,让我一天犁六亩水田挣两天口粮。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弯曲的犁轭。这只犁轭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裸“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寒暑,细密的年转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那头牲口是父亲的宝贝。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抚摸它晶亮的犄角,磨出老茧的肩,抚摸它锦缎似的皮毛。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镀成了古铜色的亲儿子连觑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每次收工,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剧上桐油,再放到靠近火塘的屋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我蹲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那张木犁。我笃信,这碗米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墙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婆、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梿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当初,装修这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妻子还建议买两盆百合或郁金香。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车。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后来,我发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辨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枞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猕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蛰居乡村的农具。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吆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父亲开心地笑了。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儿子和女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13.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用是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3分)
14.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4分)
15.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6分)
16.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4分)
七、时文评述。(5分)
陈光标高调做慈善。2010年他为西部募集善款,将从银行取出的3300万元,砌成“钱墙”;2011年春节前,到台湾派发5亿新台币的红包,引来受助者下跪致谢;2011年3月,带着摄影团队到日本海啸灾区捐赠100万人民币,30万救灾物质;2011年9月在贵州毕节开个人演唱会,听完全场的农民可得到他捐赠的猪、羊或农具……他公开承诺在有生之年将捐出所有财产。
对此有人质疑,有人批判,有人称赞,而你对陈光标的行为有何看法呢?
八、作文(60分)
请以“近墨者未必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厦门市2011-2012学年(下)高二半期质量检查
语文答题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命题时间:2012-4-8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作文 总分
满分 11 6 7 8 6 15 15 17 5 60 150
得分
一、名句名篇填空。(11分)
1. ⑴ , , (屈原《湘夫人》)
⑵ 。(鲍照《拟行路难》)
⑶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⑸ 。(杜甫《蜀相》)
⑹ 。(杜甫《登岳阳楼》)
⑺ 。(杜甫《阁夜》)
⑻ 。(李煜《虞美人》)
⑼ 。(韦庄《菩萨蛮》)
⑽ (陆游《书愤》)
二、诗歌鉴赏。(21分)
2. ⑴
(3分)

(3分)
3.⑴
(4分)

(3分)
4. ⑴ (各1分)
⑵ (各1分)

三、经典阅读(6分)
5.( )(2分)
6.
(4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7.( ) 8.( ) 9.( )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0⑴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3分)
⑵翻译:(每题3分)

② 五、名著阅读。(15分)
11.( )( )(5分)
12.⑴ (5分)
⑵(5分)
六、现代文阅读。(17分)
13.
(3分)
14.
( 4分)
15.
(6分)
16.
(4分)
七.时文评述。(5分)
【注意】字数在100字左右。
八、作文(60分)
(作文请写在作文纸上)
厦门市2011-2012学年(下)高二半期质量检查答案
名句名篇填空。(略)
诗歌鉴赏。
2. (1)宿雨初收,清圆的荷叶上还存留着昨夜的雨珠,绿净如拭,在朝阳下渐渐地干了,晓风吹过水面,荷叶轻轻地舞动,亭亭玉立。(3分)
(2)用反问的方式。(1分)下阕的第一个问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1分);第二个问句以曲笔从对面入笔,虚写家乡的人物风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分)
3. (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注意】第一问答对1个给1分;第二问在评分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是否将颔联和颈联的分析分开答,同样答对1个给1分。
(2)手法:A对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B.虚实结合,虚写此地曾有赤壁争渡,实写如今只有蓑翁钓鱼,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用典(略)
【注】指出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出怎样的感情1分。三种手法只须指出一种,并能结合分析得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即可得满分。
4. ①(2分)送别(离别) 杨柳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③(4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意思对即可)
5. B【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
6.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言之成理就好)
四、文言文阅读。
7.文言实词 D.拜访 8.分析筛选 C ③④⑦不是表示气节的。
9.分析概括:A
解析:B“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有误,根据文意可知,“他的学问”让中州名士感到羞愧;C“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有误,傅山先生并没有参加考试;D原文信息为“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可见,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一部,并非“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
10.断句和翻译。(9分)
(1)(3分)断句: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
(共10处,断对2个得1分。总数断对,但多断两处以上扣1分。)
(2)(6分)翻译:
①(吏部郎)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傅眉)才学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置:放弃、弃置,引申为停止。与(之),省略句。或,有时。各1分。)
②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强:强行。掖:搀扶,这里指“架着”。仆:倒。各1分。)
五、名著阅读
11.AD A(①克洛德对卡西莫多的这一举动还只是奇怪。②妒火中烧是因为听甘果瓦说他与爱斯梅拉达是夫妇,并且追根究底。)
D.她无法平静,她愤怒大叫,哭了,坐在候审室里,她只有一个念头:想抽烟
12. ⑴【参考答案】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她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聂赫留朵夫感到不能让案子就这样结束,他对判决提出异议。庭长告诉他可以找律师上诉。于是他决定为她申诉;
通过各种努力,最终玛丝洛娃被改判为流放四年。
⑵爱斯美拉达受诬入狱后,克洛德乔装下狱,向她倾诉了自己的爱,并声言只要她以身相许就救她。爱斯美拉达拒绝了,把他轰出去。后来,克洛德用阴谋手段把爱斯美拉达绑架到刑场,要爱斯美拉达在他和死亡之间选择。爱斯美拉达谴责了他,说他是衰老、丑陋的怪物。克洛德愤然离去。
六、现代文阅读。
13.(3分)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细腻,形象传神。(1分)生动写出了农村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印象。(1分)
14.(4分)我用农具装饰城市居室,我有农村和城市的双重身份;(2分)我在城市生活中,依然保留着农村生活的美好体验和深刻记忆,农村和城市生活有机融合在我的生命里。( 2分)
15.(6分)①脊梁弯曲:体现他勤劳;②骂子喂牛摸牛: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③看子犁田: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④他带来农产品:体现他朴实、慈爱;⑤讲解农具:表现他热爱农事。(没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
16.(4分)情感取向:①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生活的留恋;②对自然淳朴生活的缅怀;③对城市生活的纠结;④对农村生活的感激;⑤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七、时文评述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全文没有观点,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2.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严重超标。
例:我认为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无可厚非。首先做慈善是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的行为,是值得提倡与学习,高调与否只是形式,应该给慈善者选择的权力。其次做慈善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干嘛要藏着掖着,高调是一种宣传,更容易引起民众的关注,有利于弘扬。
(答案应包括 慈善高调与否 主要要写支持或反对高调,或无所谓高调低调)
八、作文(略)
附:文言文翻译(试卷上原文有删节)
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主。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甲申年,清兵入关,他梦见天帝赏赐他道士黄冠,从此就穿上道士衣服,出家居住在山洞里,并以此来奉养母亲。天下安定后,才开始带上道士的黄冠并云游四方。他的儿子叫傅眉,每天在山中打柴时,把书放在担柴的担上,放下担子休息时就把书拿出来阅读。中州有一个吏部郎的官员,是以前的名士,有一次去拜访傅山先生。见面后就问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说:请稍等,小孩一会就回来了。不一会,一个挑着柴担的人回来了,傅先生就叫他过来说:孩子,快来谒见客人。吏部郎见后感到颇为惊奇。到了晚上,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觉。吏部郎利用这个时间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小孩学问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第二天早晨,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辞说:相比你儿子的才学,我感到羞愧啊。有时外出游玩,傅眉就与傅山先生共同驾车,到了天黑时就住在旅馆。这时傅眉仍然点灯阅读经史离骚文选之类的书籍。第二天早晨,这些书必定要读到能够背诵才能继续出行,否则他父亲就会杖责他。
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床前往,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坚决不进城参加考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免除傅山先生参加考试,并答应放他回家,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中,没有接受职务的那些年迈体弱者,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即使你生病了,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停、停、这就算是谢恩了。第二日,傅山先生立刻返回,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他死后,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他一生所写的著作,只有一部流传下来了,叫做《霜红龛集》。
班级 学号 姓名
密封线 (密封线内请勿答题)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