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21 14:41:25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A.葫芦藓 B.海带 C.满江红 D.小麦
2.(2015八上·兴平期末)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柏树和小麦归为另一类.他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是否有真正的根 B.是否有输导组织
C.是水生还是陆生 D.能否产生种子
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国家林业部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通知,禁止野生动物经营活动,但在某些地方的餐馆和人们并不在乎,乱吃野生动物的恶习依然存在.这使更多的生物学家认为,到了采取果断措施的时候了.你认为应该(  )
A.坚决取缔经营场所,处罚责任人
B.坚决打击危害社会的现象
C.开“特色餐饮”,精加工野生动物
D.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没有根、茎、叶 B.体内无输导组织
C.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D.不能开花、结果
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
A.大熊猫 B.沙燕 C.藏羚羊 D.中华鲟
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们吃的许多美味佳肴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观赏价值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是(  )
A.后肢发达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1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1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的来的化石证据是(  )
A.恐龙蛋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马的化石 D.古猿头骨化石
1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您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狼和羊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都得到进化,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狼和羊的进化是(  )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生物遗传
1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1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观察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是学习行为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能人阶段 ②南方古猿阶段 ③智人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鼠→草→蛇→鹰→细菌
C.阳光→草→鼠→蛇→鹰 D.草←鼠←鹰←蛇
1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
1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限制工业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
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
B、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一个类群.故符合题意.
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
D、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个类群.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进化历程,可以通过生物进化树来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有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3.【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海带、肾蕨、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莲、柏树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该同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能否产生种子.
故选:D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进行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事件采用罚款的办法解决,把走私的动物、植物没收,并加大处罚力度等,如题中叙述的:在某些地方的餐馆和人们并不在乎,乱吃野生动物的恶习依然存在.在餐馆中大吃“野味”,即捕捉野生动物或采摘野生植物进行野餐,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对于这种经营场所要坚决取缔,并处罚责任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使人们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
B、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B错误.
C、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C正确.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
故选:B.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6.【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它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其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长得高大,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受精过程,进而知道其生殖离不开水,都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着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A错误;
B、沙燕分布范围:全世界(除澳大利亚)都有.B错误;
C、藏羚羊是我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C正确;
D、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D错误.
故选:C
【分析】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藏羚羊.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
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可见,我们吃的许多美味佳肴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食用价值).
故选: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逐一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0.【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题干中母鸡带领小鸡觅食、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等它们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它们之间也没有明确分工,而社群行为指的是同种动物之间的行为,只有在蜜蜂群体中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具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蜂王依靠工蜂喂为社群行为.
故选:C
【分析】社群行为是指在营群居生活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如图所示:
故选:B.
【分析】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狼和羊的进化也是如此,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狼和羊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 越古老的地层形成的越早,距现在的时间越长,因此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选项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化石证据,同时考查了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易形成化石。
14.【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伸肘动作的产生,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因此,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16.【答案】B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①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③智人阶段.
故选:B.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17.【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鼠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不正确;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
D、把食物链的箭头标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不正确.
故选: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8.【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解: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环境,A正确;
B、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可以节约资源,B正确;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为鲜花祭祀,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C正确;
D、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会污染环境,D错误.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19.【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选:A.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据此答题.
20.【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入的需求,也不能对后代入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限制工业发展,也不能对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把污染问题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进步,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故选:C
【分析】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土地沙漠化导致的沙尘暴;环境污染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1 /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A.葫芦藓 B.海带 C.满江红 D.小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
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
B、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一个类群.故符合题意.
C、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故不符合题意.
D、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个类群.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进化历程,可以通过生物进化树来解答.
2.(2015八上·兴平期末)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有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学习完植物的分类知识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柏树和小麦归为另一类.他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是否有真正的根 B.是否有输导组织
C.是水生还是陆生 D.能否产生种子
【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海带、肾蕨、葫芦藓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小麦、莲、柏树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该同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能否产生种子.
故选:D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国家林业部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通知,禁止野生动物经营活动,但在某些地方的餐馆和人们并不在乎,乱吃野生动物的恶习依然存在.这使更多的生物学家认为,到了采取果断措施的时候了.你认为应该(  )
A.坚决取缔经营场所,处罚责任人
B.坚决打击危害社会的现象
C.开“特色餐饮”,精加工野生动物
D.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进行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事件采用罚款的办法解决,把走私的动物、植物没收,并加大处罚力度等,如题中叙述的:在某些地方的餐馆和人们并不在乎,乱吃野生动物的恶习依然存在.在餐馆中大吃“野味”,即捕捉野生动物或采摘野生植物进行野餐,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对于这种经营场所要坚决取缔,并处罚责任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使人们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作答.
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
B、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B错误.
C、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C正确.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
故选:B.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没有根、茎、叶 B.体内无输导组织
C.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D.不能开花、结果
【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它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其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长得高大,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受精过程,进而知道其生殖离不开水,都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
A.大熊猫 B.沙燕 C.藏羚羊 D.中华鲟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着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A错误;
B、沙燕分布范围:全世界(除澳大利亚)都有.B错误;
C、藏羚羊是我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C正确;
D、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D错误.
故选:C
【分析】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藏羚羊.
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们吃的许多美味佳肴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观赏价值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
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可见,我们吃的许多美味佳肴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食用价值).
故选: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逐一分析解答.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是(  )
A.后肢发达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题干中母鸡带领小鸡觅食、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等它们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它们之间也没有明确分工,而社群行为指的是同种动物之间的行为,只有在蜜蜂群体中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具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蜂王依靠工蜂喂为社群行为.
故选:C
【分析】社群行为是指在营群居生活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
1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的来的化石证据是(  )
A.恐龙蛋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马的化石 D.古猿头骨化石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如图所示:
故选:B.
【分析】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1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您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狼和羊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都得到进化,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狼和羊的进化是(  )的结果.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生物遗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狼和羊的进化也是如此,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狼和羊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 越古老的地层形成的越早,距现在的时间越长,因此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选项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化石证据,同时考查了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易形成化石。
1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观察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伸肘动作的产生,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因此,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是学习行为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1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
①能人阶段 ②南方古猿阶段 ③智人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解: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①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③智人阶段.
故选:B.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1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鼠→草→蛇→鹰→细菌
C.阳光→草→鼠→蛇→鹰 D.草←鼠←鹰←蛇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A正确;
B、鼠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不正确;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
D、把食物链的箭头标反了,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不正确.
故选: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解: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环境,A正确;
B、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可以节约资源,B正确;
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为鲜花祭祀,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C正确;
D、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会污染环境,D错误.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1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选:A.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据此答题.
2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限制工业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入的需求,也不能对后代入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限制工业发展,也不能对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把污染问题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进步,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故选:C
【分析】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土地沙漠化导致的沙尘暴;环境污染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