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返校科学(化学部分)试卷(2月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返校科学(化学部分)试卷(2月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3 11:36:38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返校科学(化学部分)试卷(2月份)
一、选择题
1.(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今年6月5日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是今年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用手帕代替纸巾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游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且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判断;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污染水和土壤;
C、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既环保,又节约资源判断.
【解答】解:A、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减少纸巾的使用就是保护树木,且纸巾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减少纸巾的使用还能节约能源,故A正确;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汞有毒,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故B错误;
C、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经济”理念,故C正确;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回收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故D正确.
故选B.
2.(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学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  )
A.水煮虾 B.蒸蛋 C.面包 D.炒青菜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判断食谱是否科学合理.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平衡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3O4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纯碱、烧碱、Na2CO3
D.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5H2O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D.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D.
4.(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反应催化作用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叙述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A、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pH为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C>B>A D.A>C>B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A、B在氢前,C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A>B,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观察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水银不小心洒在地上 可先用硫粉盖住过会再清理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 碱液泼在皮肤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水银能与硫粉反应,生成危害小的硫化汞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做法正确,因为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及时有效,故A正确;
B、水银洒漏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粉撒在水银上,水银就会变成黑色结块状的硫化汞,这样对人体危害不大;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较强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7.(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8.(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则(  )
A.三种转换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酸碱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转化过程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A、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都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中,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一定是加入稀盐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二、二.填空题
9.(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答案】Ba(OH)2、Na2CO3;FeCl3、Na2SO4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氯化铁的水溶液是黄色的;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一定不是硫酸钡,一定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10.(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m克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a克.
乙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乙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   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有气泡产生
(2)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2)乙同学的方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这样实验结束时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要比原来铜铁合金中的铜质量大,故答案为: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稀硫酸;B.锌粒;C.3% 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F中的块状固体可能是   ;
(3)分解反应发生在装置   中(填图中的字母).
【答案】(1)检验气密性
(2)碳酸钙或CaCO3
(3)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本实验有多个装置连接,系统的气密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以,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B装置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将C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压入D装置中,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产氧气,氧气再把E中的液体压入F中,两种药品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再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2)石蕊遇酸变红,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因此要从反应后的物质考虑反应物.(3)根据提供的信息和现象推断出每个装置中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1)制取和验证气体的性质的实验中,为了不浪费药品和保证实验的成功,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药品就是盐酸和石灰石,故填:碳酸钙;(3)通过现象分析,B中是锌和稀硫酸反应,D中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F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G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合,H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分解反应是在D中进行,故填:D.
四、解答题
12.(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   (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 实验方案
酸性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答案】(1)④
(2)方案一和方案三;A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尿液在肾小管内形成;(2)①根据反应是否有明显的现象分析;
②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在④肾小管中形成尿液.(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出,方法合理;
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
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
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
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
13.(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答案】(1)浓硫酸
(2)不能
(3)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对所测数据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1 / 12015-2016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返校科学(化学部分)试卷(2月份)
一、选择题
1.(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今年6月5日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是今年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用手帕代替纸巾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游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2.(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学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  )
A.水煮虾 B.蒸蛋 C.面包 D.炒青菜
3.(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3O4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纯碱、烧碱、Na2CO3
D.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5H2O
4.(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反应催化作用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C>B>A D.A>C>B
6.(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水银不小心洒在地上 可先用硫粉盖住过会再清理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 碱液泼在皮肤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A.A B.B C.C D.D
7.(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8.(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则(  )
A.三种转换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酸碱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二、二.填空题
9.(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10.(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m克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a克.
乙同学方案:合金粉末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乙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   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A.稀硫酸;B.锌粒;C.3% 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F中的块状固体可能是   ;
(3)分解反应发生在装置   中(填图中的字母).
四、解答题
12.(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五水共治”指的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绍兴市近几年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100%,生活用水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人畜的代谢废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人体内肾单位的工作模型,最终排出人体外尿液的成分与图中   (选填序号)内的液体一致.
(2)尿液在马桶内若不及时冲洗,会形成污垢,人们常用“洁厕灵”清除,为了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证明 实验方案
酸性 方案一:取少量稀释液,加入金属锌
方案二:取少量稀释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取少量稀释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②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13.(2016九下·长兴开学考)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且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判断;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污染水和土壤;
C、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既环保,又节约资源判断.
【解答】解:A、纸巾是用植物纤维制得的,减少纸巾的使用就是保护树木,且纸巾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减少纸巾的使用还能节约能源,故A正确;
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汞有毒,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故B错误;
C、近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经济”理念,故C正确;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回收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故D正确.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判断食谱是否科学合理.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平衡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D.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为CuSO4 5H2O,其俗名、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和叙述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A、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pH为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A、B在氢前,C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A>B,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观察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水银能与硫粉反应,生成危害小的硫化汞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分析;
D、根据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做法正确,因为降温和隔绝空气可灭火,及时有效,故A正确;
B、水银洒漏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粉撒在水银上,水银就会变成黑色结块状的硫化汞,这样对人体危害不大;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较强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会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衣服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转化过程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A、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都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中,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不一定是加入稀盐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氢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因此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答案】Ba(OH)2、Na2CO3;FeCl3、Na2SO4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氯化铁的水溶液是黄色的;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一定不是硫酸钡,一定是碳酸钡,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10.【答案】(1)有气泡产生
(2)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2)乙同学的方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这样实验结束时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要比原来铜铁合金中的铜质量大,故答案为: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11.【答案】(1)检验气密性
(2)碳酸钙或CaCO3
(3)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本实验有多个装置连接,系统的气密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以,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B装置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将C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压入D装置中,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产氧气,氧气再把E中的液体压入F中,两种药品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再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2)石蕊遇酸变红,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因此要从反应后的物质考虑反应物.(3)根据提供的信息和现象推断出每个装置中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1)制取和验证气体的性质的实验中,为了不浪费药品和保证实验的成功,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药品就是盐酸和石灰石,故填:碳酸钙;(3)通过现象分析,B中是锌和稀硫酸反应,D中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F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G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合,H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分解反应是在D中进行,故填:D.
12.【答案】(1)④
(2)方案一和方案三;AB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尿液在肾小管内形成;(2)①根据反应是否有明显的现象分析;
②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角度分析.
【解答】解:(1)尿液和血浆相比,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中含有的尿素含量是最高的.在④肾小管中形成尿液.(2)①方案一: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气体,有气泡冒出,方法合理;
方案二: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证明“洁厕灵”呈酸性;
方案三: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明显的现象,方法合理.
②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能够节约用水,合理;
B.“洁厕灵”中含有酸性物质,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不能用来直接灌溉农田,是正确的;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可节约用水,合理.
13.【答案】(1)浓硫酸
(2)不能
(3)使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分解
(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对所测数据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4)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4%.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