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月相》,我将从说教材、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五节内容,第三章《地球和宇宙》是围绕地球展开的对宇宙空间的学习,而《月相》这一节是以地球、太阳、月亮空间位置、月球绕地球的公转为基础,对月面圆缺---即月相的学习。前几节课中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这一节就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也为接下来的《月食和日食》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教材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位: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和成因。
月球为什么会有各种圆缺形态,即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这是些都是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学需要通过模拟实验(即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去突破难点,再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清晰展现月相的周期变化过程和形成原因,帮助学习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学会分析原因。
理解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求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掌握月相 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比较弱的阶段,所以在《月相》这节课的理解上,学生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实验,演示课件来理解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再以适当的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对月相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学习,掌握一个月中每个月相出现的农历时间。
⑵通过学习每个月相的形态和出现的时间能够分析诗句中的月相,能够清楚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以及月相。
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月相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模拟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通过《月相》的学习,体会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激起对宇宙进一步进行探索的精神,体会本节课的月球所带给我们的生活情趣。
教学设想: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月相是自然界中一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学习月相,首先就要激起学生对月相的好奇心。因此,《月相》这节课首先需要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球在绕地公转时,被太阳照亮部分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眼里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这节课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演示实验巩固,讨论教学强化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法,PPT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结合讨论法和练习法进行学习。
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提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有同学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们会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月相。看到学生们不同的月相,我便引入月相这个概念。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做月相。
2.月相
完成课堂引入之后,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在黑板上画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月相,这表示月相是在变化的。
提问: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在不断变化的?
根据这个问题的抛出,课堂进入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变化的阶段。
出示活动所需器材:一个黑色的球代表月亮。一个手电灯发出的光代表太阳光,一位学生代表地球上的观测者,邀请同学上讲台来模拟实验。
我带领同学们一起按课本P108活动要求进行活动。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参与者。
通过实验,同学们大致可以说出月相是如何进行周期性变化的,各个月相的形状以及出现的顺序,但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模拟月球公转时出现的月相变化,此时出现的月相变化更加清晰,更形象,也照顾到刚才因为座位较远而看不清活动现象的同学。并介绍各个月相的名称。
通过实验模拟教学,我让同学们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讨论回答月相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课本总结答案。老师作出月相变化的总结,以及强调月相虽然变化,但是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完成这一部份教学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的第二个活动。
提问:
月相和农历有什么关系?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结合P109月相变化图进行讨论总结。之后请同学们交流成果。最后我再总结使同学们清楚掌握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新月到满月到新月的过程,周期29.53天为一个周期成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的月份根据朔望月确定。接下来我通过讲解介绍每一个典型月相都会出现在农历固定的时间,如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以及这么典型月相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出现的方位。在PPT上以表格形式呈现,以口诀“上上上西,下下下东”帮助学生清晰记忆。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这一点,在学生学完本堂知识后,我将呈现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上弦月)。
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让同学们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分析诗句中所描述的月相。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人文精神科学化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同学们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最后,留下观察作业,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对照所学的知识,证实以及巩固所学,有条件的最好有一定的影像资料,供同学们交流学习,形成课外自主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