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1.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北宋 ④南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3.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4.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5.某博物馆通过考试招聘管理员,其中一道考题是:请将下列三件文物按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活字印刷《金刚经》 C.用纸写字 D.悠闲的饮茶、品茶
7.下列语句中能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朕独爱之如一” C.“守内虚外” D.“和同为一家”
8.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9.我校七年级某班四位同学在看完电视剧《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又称“三藏”法师,所以人称唐三藏
B. 玄奘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玄奘是第一个把佛教介绍到中国的人
D.西安大雁塔是玄奘藏经之所,因此又称“经塔”
10.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有30万片古书雕版,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印刷的
A.《大唐西域记》 B.《丹经》 C.《金刚经》 D.《全唐诗》
11.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 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12.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3.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4.“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西夏 B.辽 C.金 D.南宋
15.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忆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17.七年级(一)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18.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B.人们过元旦(春节)贴“桃符”、往来拜年
C.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D.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19.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回族 D.西夏——党项族
20.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台标是“飞天”,“飞天”的形象来源于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唐朝末年火药武器“飞火”
得分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8分)
21.隋唐宋时期,我国历史上创造出许多历史之最,请根据要求填出。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宋代时期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当时称为石炭 。
(3)世界上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 。
(4)世界上最早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
得分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 】(1)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 】(2)想要了解唐朝的法律制度可以查阅《唐律疏议》。
【 】(3)1115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3.(6分)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的社会风貌》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有位新罗商人来到长安,发现城市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他购买了一个产自定窑的“唐三彩”,离开商店,他又前往观看唐玄宗亲自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回到自己居住的瓦舍,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四、识图填图题 (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2分)
24.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14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4分)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8分)
C. D.
E. F.
(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2分)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25.读“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回答问题。(8分)
(1)右图中, 替皇帝起政令,门下省负责 ,最后由 执行。
(2)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日本遣唐使来到唐朝,应属于 部负责接待。
得分
五、分析与探究题(本题18分)
26.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于淮河以南地区,而太湖流域又全国重要粮仓。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朝代 南 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怎样变化?(2分)
(2)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分)
(4)“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两项)(4分)
(5)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6分)
(6)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2分)
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答案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A B D B B B C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D B B C C A D C C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8分)
21.(1)交子(2)煤炭(3)赵州桥(4)科举制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⑴贞观之治改为贞观遗风。
【√】⑵
【×】⑶耶律阿保机改为完颜阿骨打
23.(1)错误:唐三彩 理由:唐三彩是唐朝,不是定窑烧制
(2)错误:秦王破阵乐 理由:唐玄宗创作的是霓裳羽衣舞
(3)错误:瓦舍 理由:外商居住的是蕃坊,瓦舍是娱乐场所
四、识图填图题 (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2分)
24.(1)A.涿郡指今北京B.余杭指今杭州(4分)
(2)C. 永济渠 D.通济渠E.邗沟 F.江南河(8分)
(3)A(2分)
25.(1)中书省;审核;尚书省(2)礼部。(8分)
五、分析与探究题(本题18分)
26.(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
(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2分)
(3)南宋(2分)
(4)瓷器、丝绸(4分)
(5)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自然条件优越(6分)
(6)早市、夜市昼夜不停(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