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3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4-19 11: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泗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等比数列中, ,则公比q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8
2.“”是“”成立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 D.不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3.命题:“对任意,”的否定是( )
A.存在 x∈R, B.对任意x∈R,
C. 存在x∈R, D. 对任意x∈R,
4.如图所示,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点为空间任意一点,设
,则用表示为( )
A. B. C. D.
5.已知f(x)=x3+ax2+(a+6)x+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12 D、a<-3或a>6
6.设函数f(x)=kx3+3(k-1)x2+1在区间(0,4)上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 ( ) A. B. C. D.
7.设是函数的导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的
图像最有可能的是 ( )
8.若的展开式中含x的项为第6项,设,则的值为 ( )
A.255 B. 32 C.-225 D.- 32
9.设=(1,-2),=(a,-1),=(-b,0),a>0,b>0,O为坐标原点,若A、B、C三点共线,则的最小值是( )
A.2 B.4 C.6 D.8
10.已知函数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11.已知是上最小正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且当时, ,则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6]上与轴的交点的个数为( )
A.6 B.7 C.8 D.9
12.已知二次函数的导数为,,对于任意实数,有,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一件工作可以用2种方法完成,有3人会用第1种方法完成,另外5人会用第2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1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选法的种数是
14.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
15.曲线在点P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则点P0的坐标是________
16.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7题10分,其他每小题12分,共7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
17.袋中有同样的球5个,其中3个红色,2个黄色,现从中随机且不返回地摸球,每次摸1个,当两种颜色的球都被摸到时,即停止摸球,记随机变量为此时已摸球的次数,求:
(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18.设函数在及时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
(2)当时,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19.已知圆O:,点O为坐标原点,一条直线:与圆O相切并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设,求的表达式;
(2)若,求直线的方程;
(3)若,求三角形OAB面积的取值范围.
20.在直三棱柱中,,直线与平面成30°角.
(I)求证:平面平面;
(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III)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1. 已知函数,设
(1)求的单调区间;
(2)若以图象上任意一点为切点的切线的斜率 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
(3)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恰好有四个不同的交点?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在△中,已知 、,动点满足.
(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设,,过点作直线垂直于,且与直线交于点,试在轴上确定一点,使得;
(3)在(II)的条件下,设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求的值.
参考答案:
1-5 ABCAD 6-10 DCADB 11-12 BC
13.8 14.3 15. 16.
17. (1)随机变量可取的值为
得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律为:
2 3 4
………………9分
(2)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
18.①解: ,
因为函数在及取得极值,则有,.

解得,.
②由(1)可知,,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当时,取得极大值,又,.
则当时,的最大值为.
19.解 (1)与圆相切,则,即,所以.
(2)设则由,消去
得:
又,所以
则由, 所以所
所以.
(3)由(2)知: 所以
由弦长公式得
所以
解得
20. (1)证明:由直三棱柱性质,B1B⊥平面ABC,
∴B1B⊥AC,
又BA⊥AC,B1B∩BA=B,
∴AC⊥平面 ABB1A1,
又AC平面B1AC,
∴平面B1AC⊥平面ABB1A1.
(2)解:过A1做A1M⊥B1A1,垂足为M,连结CM,
∵平面B1AC⊥平面ABB1A,且平面B1AC∩平面ABB1A1=B1A,
∴A1M⊥平面B1AC.
∴∠A1CM为直线A1C与平面B1AC所成的角,
∵直线B1C与平面ABC成30°角,
∴∠B1CB=30°.
设AB=BB1=a,可得B1C=2a,BC=,
∴直线A1C与平面B1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解:过A做AN⊥BC,垂足为N,过N做NO⊥B1C,垂足为O,连结AO,
由AN⊥BC,可得AN⊥平面BCC1B1,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O⊥B1C,
∴∠AON为二面角B—B1C—A的平面角,
21.(1))
由。
(2)

(3)若的图象与
的图象恰有四个不同交点,
即有四个不同的根,亦即
有四个不同的根。
令,
则。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0) (0,1) (1,)
的符号 + - + -
的单调性 ↗ ↘ ↗ ↘
由表格知:。
画出草图和验证可知,当时,
22. 解:(I),∴ 动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除去其与x轴的交点. …………………1分 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已知,得 解得
∴.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注:未去处点(2,0),扣1分
由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l的方程x =2.
设的方程为. 5分
∵点是与直线的交点,∴.设
由 整理得
则此方程必有两个不等实根
,且.
∴ ∴.
设,要使得,只需
由,,

∵此时∴所求的坐标为
(III)由(II)知,∴,.
∴.

O
A
B
C
D
2
1
0
D
0
1
2
C
0
1
2
A
0
1
2
B
0
1
2
B
A
C
B11
C11
A11
A1
B1
C1
A
B
C
D
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