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专题三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情解读
命题规律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查频次
Ⅰ卷,5年1考
Ⅱ卷,5年0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1考
Ⅱ卷,5年0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1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0考
Ⅲ卷,4年0考
考查难度
中等
容易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8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24分
命题趋势
高考通常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切入,通过区域图、统计图等,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探究知
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题型以选择
题为主。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基础导学
1.
大气的热源:①
???
???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
???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能
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
3.
受热过程
(1)大部分A③
???
???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辐射热交换
重难突破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所示:
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1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
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如下图所示:
(2)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3)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4)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辐射量的多少。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典例剖析
【例1】[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模拟]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1)~(3)题。
(1)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
???
)
A.
增强太阳辐射
B.
减轻棚顶重量
C.
提高光利用率
D.
加速积雪融化
C
(2)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
???
???
)
A.
热量条件差
B.
土壤含水量大
C.
昼夜温差小
D.
土壤透气性差
B
(3)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
???
)
A.
光照不足
B.
热量易散失
C.
水源不足
D.
土壤肥力低
A
对点训练
[2020年福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完成1~2题。
1.
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
???
)
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
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D
2.
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集热墙可能为黑色
B.
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
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
D.
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A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基础导学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6
???
???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7???
???
。
纬度分布不均
热量差异
2.
热力环流的形成
重难突破
热力环流
1.抓住三个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2)温压关系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归纳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2)山谷风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典例剖析
【例2】[2019年江苏卷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
)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A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
)
①增大
②增大
③减小
④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B
对点训练
3.
“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
???
)
A.
午夜到日出
B.
日出到正午
C.
午后到傍晚
D.
日落到午夜
C
4.
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
???
)
A.
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B.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D.
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A
考点三
大气水平运动——风
基础导学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
水平气压梯度力
2.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13
???
???
的影响
受图中14
???
???
与15
???
???
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16
???
???
、17
???
???
和18
???
???
的共同作用
风力
垂直于19
???
???
,指向20
???
???
与等压线21
???
???
与等压线22
???
???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等压线
低压
平行
成一夹角
重难突破
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力的名称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面单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向的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地区为零,向两极逐渐增大
只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不改变风速的大小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产生的阻力
与风向相反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风速的大小有关
减小风速,也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影响显著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
—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高空)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右边为高压,左边为低压,面风而立左边为高压,右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面风而立,左前方为高压,右后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
2.风的形成
典例剖析
【例3】[2020年全国Ⅱ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C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C
对点训练
[2020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三期中]下图显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与3
000米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地面上甲乙两地相差28千米。读图,完成5~6题。
5.
图中两地(
???
???
)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
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C.
甲地降水概率较大
D.
乙地等压面向高凸
B
6.
甲乙之间的风向是(
???
???
)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D
课时作业
[202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C
2.
“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什么作用增强(
???
???
)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A
[202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第一次月考]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3~4题。
3.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D
4.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导演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
)
A.
16时至次日8时
B.
18时至次日6时
C.
8时至16时
D.
6时至18时
C
5.
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6.
此隧道(
???
???
)
A.
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
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
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
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D
A
A
C
图1
图2
10.
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
???
???
)
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C.
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
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
11.
该地可能位于(
???
???
)
海南省南部
B.
河南省中部
C.
黑龙江省东部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B
12.
该日,湖口站的湖风为(
???
???
)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C
13.
该日,湖口站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是(
???
???
)
07:00左右
B.
12:00左右
C.
18:00左右
D.
20:30左右
C
14.
[2020年北京房山区高三期末]下图为“上海7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上海7月份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2)说出气温日变化曲线与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曲线比较相似的原因。
[答案]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3)分析上海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的原因。
[答案]地面储存热量收支由盈转亏的时间在13时左右,地面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还需一个过程。
15.
[2020年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北京市连续三日的天气资料
(1)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13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3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随之较强,气温升高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因此温差大。
(2)推断造成12~14日天气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