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生物高考题分类汇编(课件):必修3专题26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2011生物高考题分类汇编(课件):必修3专题26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4-19 12:1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此套资料,依据天利38套2012高考真题单元专题训练整理而成
专题26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1年北京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正确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起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尔黄鼠的丰富度
D
2、(2010年海南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A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3、(2010年海南18)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 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4、(2011年海南22)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 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这样会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灰椋鸟种内竞争增加,农林害虫的数量不一定大幅度上升,但鸟的种类减少,由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5、(2010年天津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6、(2007年北京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B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7、(2008年海南1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B
8、(2010年山东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
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
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
【解析】A控制害虫的最佳时期在K/2之前最好;人口的增长与一般种群不同,它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所以不能用一般规律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此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从图示可得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故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值时。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9、(2009年江苏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 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1)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2)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4)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3),即C项正确。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10、(2010年浙江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系统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
【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
11、(2009年广东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D
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值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
12、(2008年全国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13、(2008年天津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C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C。
第14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6年江苏的题,直接越过
第15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6年全国Ⅰ的题,直接越过
16、(2011年浙江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 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B
【解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可以是存活数也可以是死亡数,所以A正确;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Ⅲ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等。所以B错误。
17、(2011年上海19)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D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18、(2009年山东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19、(2011年江苏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AB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20、(2009年江苏24)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 X 50cm X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AD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米草群落物种6种,所以A选项正确;从表中看出除泥螺外,其它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B错;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取的结果都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C错;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正确。
第21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6年广东的题,直接越过
第22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4年江苏的题,直接越过
第23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3年的题,直接越过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 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在 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增大、不变、减少)
寄生
样方
S
30
增大
24、(2010福建26 Ⅱ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25、(2009年江苏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迁地保护
样方法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增长型
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26、(2008年山东27)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b
环境阻力
55亿
1.96
延长世代长度,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l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解析】(1)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由于由于资源有限的。最适人口应当是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55a可供养的人口是原来的55a/28a=1.96倍。(4)计划生育控制是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有效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27、(2007年江苏41)“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或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N=Mn/m
144

8/9(或32/36)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2.5:1
【解析】(1)如果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的比例相等,则M:N=m:n,从而可得出N=Mn/m;(2)将表中的数据代如公式:N=(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hm2的数量,因此,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数量比实际的小,故求得的比值比原来高许多。((4)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的洞口为3.6×100=360,而1hm2的田鼠数量为144,因此,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为360:144=2.5:1。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或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2012年1月15日,汉水丑生标记。
第28题,天利38套收录的是2005年江苏的题,直接越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