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专题四
气压带和风带
考情解读
命题规律
考点
气压带和风带
季风环流
降水
气候
考查频次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1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0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0考
Ⅲ卷,4年0考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1考
Ⅲ卷,4年0考
考查难度
容易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6分
命题趋势
高考中,试题通常以具体区域的人类活动切入,要求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描述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农业)、生活的影响等,考查学生探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
基础导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
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
1
???
???
影响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D为7
???
???
风带
(2)六个风带
低纬信
中纬西
极地东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9
???
???
,冬季10
???
???
。
偏北
偏南
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气压
A为2
???
???
气压带
C为3
???
???
气压带
E为4
???
???
气压带
G为5
???
???
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B为6
???
???
风带
F为8
???
???
风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重难突破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典例剖析
【例1】[2020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
)
A.
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
乙—盛行西风带
C.
丙—东北信风带
D.
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B
(2)图示季节(
???
???
)
A.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北京地区盛行东南风
C.
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北迁
D.
墨累—达令盆地牧草枯黄
A
对点训练
[2020年江苏高二月考]澳大利亚的金伯利高原,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夏雨冬旱,每年湿润西北风为高原中的奥德河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使该地成为农业试验区。高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海洋,南部邻大沙漠。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金伯利高原奥德河地区湿润西北风的主要成因是(
???
???
)
A.
冷暖气团的相遇,造成锋面的移动
B.
热带气旋的移动
C.
“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
2.
下列气候类型图中,最能体现金伯利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
)
A.
B.
C.
D.
D
考点二
季风环流
基础导学
1.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
副极地低
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亚洲(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
3.
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15
???
???
风
C16
???
???
风
南亚季风
B17
???
???
风
D18
???
???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
??
???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重难突破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图1中两幅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2中两幅图所示。
典例剖析
【例2】[2019年全国Ⅱ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
)
A.
连续层片状
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
C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
)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D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日落前后
D.
午夜
A
对点训练
[2020年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高二期中]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3~5题。
3.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
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
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
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D
B
5.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
)
A.
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
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
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
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C
考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导学
1.
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20
???
???
21
???
???
气候
22
???
???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23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24
???
???
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25
???
???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26
???
???
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27
???
???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西风带
欧洲大西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中海
好望角地区
2.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8
???
???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
重难突破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雨两季
2.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典例剖析
(1)本次风暴“西娅拉”对欧洲影响巨大,原因可能是(
???
???
)
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升温快
B.
平原丘陵面积广,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多
C.
西风带向南扩张,水平气压梯度异常大
D.
西风带向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C
(2)西风分速在南半球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
)
A.
海洋面积广阔
B.
西风漂流的降温影响
C.
地形起伏较小
D.
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小
A
对点训练
[2020年甘肃甘谷市高三第四次检测]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D
A.
B.
C.
D.
D
课时作业
1.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秋冬进程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
)
A.
降水
B.
地形
C.
纬度
D.
洋流
C
2.
民谚“秋后北风干到底”中“干到底”的形成原因是(
???
???
)
A.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长时间控制
B.
长期位于冷锋锋前
C.
东南季风携带的水汽不断减少
D.
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D
5.
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
???@54@
???
)
A.
空气能见度太低
B.
常有冷空气下沉
C.
易聚集高空飞鸟
D.
以上升气流为主
[解析]第3题,阿尔卑斯地区位于40?°N
以北,武汉位于30°N
左右。拍摄日期是7月某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全球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角越大,即越偏北。故阿尔卑斯地区日出方位角更偏北,A
正确。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至赤道间,武汉纬度较低,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更大,B
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极昼区除外的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刻越早,日落时刻越晚,C
、D
错误。
第4题,空气干燥,雨或水滴未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这种空中降水基本没有落至地面的现象,A
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进而可以推测出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能受热蒸发,气温下降不利于蒸发,B
错误。风力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蒸发的水汽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
错误。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冷高压导致,这样不利于蒸发,再则气压升高不是影响蒸发的因素,D
错误。
第5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
错误。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故其下不会有高空飞鸟聚集,C
错误。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形成,B
正确,D
错误。
[2020年山东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的雨幡照片。据此完成3~5题。
3.
拍摄当日,与同是晴天的武汉相比,阿尔卑斯地区(
???
???
)
A.
日出方位角更偏北
B.
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
白昼时间更短
D.
日落时刻更早
A
4.
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
???
???
)
空气干燥
B.
气温下降
C.
风力强劲
D.
气压升高
A
5.
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
???
???
)
空气能见度太低
B.
常有冷空气下沉
C.
易聚集高空飞鸟
D.
以上升气流为主
B
[2020年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高三联考]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
有关图示四个气候区气候成因和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
)
①地夏季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多
B.
②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C.
③地七月高温多雨,一月低温少雨
D.
④气候区东部、西部降水成因不同
D
7.
下图中气候类型与上图中气候分布区,对应正确的是(
???
???
)
C
8.
甲、乙、丙三地中(
???
???
)
A.
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B.
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
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
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D
9.
此季节(
???
???
)
A.
甲地高温干燥
B.
乙地草木枯黄
C.
丙地森林茂密
D.
丁海区飓风频繁
B
[2020年江西赣州市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
)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B
11.
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C
12.
墙壁或地面“渗水”现象是因为(
???
???
)
A.
地表蒸发强烈,空气水汽凝结形成
B.
墙壁或地面温度偏低,空气水汽凝结形成
C.
室外水体随墙壁裂隙渗入室内形成
D.
燃煤导致空气颗粒物过多,空气水汽凝结形成
B
13.
“回南天”现象发生时,合理的应对措施是(
???
???
)
A.
室内地板砖铺设报纸、纸壳,防止滑倒
B.
早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
C.
空调开启制冷模式,防止水汽凝结
D.
勤洗厚衣物,防止衣物发霉
A
(1)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北半球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
[答案]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答案]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
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答案]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1)说出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①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