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
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解析: 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由此可排除B项;如果有油气资源,则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降低,由此可确定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A
2.2011年2月21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布卢桑火山喷出浓烟,流出大量熔岩。这些炽热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岩石圈 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解析: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物质为熔融状态,靠地表较近,人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
3.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 ②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③上地幔顶部的物质结构和地壳很相似,它们共同组成岩石圈 ④内核和外核两者均由铁和镍组成(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B
4.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的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答案: A
5.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岩石圈
解析: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厚度最小的是地壳,且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答案: C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7.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8.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生存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
答案: 6.D 7.B 8.D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 9.C 10.C
1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 B.大气圈底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解析: 本题考查各个圈层的特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大气圈底部低层大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 B
12.(2010·常州学业水平)下图为“地球号”研究船钻探示意图,此船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是: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钻探到地幔过程中,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B.钻探到地幔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变质岩
C.钻头钻探过程中将经受高温高压的考验
D.图中的生物圈只存在于水圈的上部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并广泛分布于其他圈层。
答案: 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材料二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A为________面,横波突然消失的是________面。
(2)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面。(填字母)
(3)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是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①+②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①+②+③是________。
(4)D层物质状态可能呈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近,我国在渤海入海口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答案: (1)莫霍 古登堡(或B) (2)C
(3)硅铝层 不连续分布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4)液态或熔融状态 横波在此完全消失,纵波在此速度突然下降 (5)横 A
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甲时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们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答案: (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8.1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5)如右图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