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8—4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什么叫做比?
2. 什么叫做比值?
3.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10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48页的主题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测量出旗杆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出旗杆的长度。)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 2 6 …
影子长 3 9 …
教师: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写出影子长与竹竿长的比,并求出比值。
发现比值相等。3∶2=9∶6
教师:像3∶2=9∶6这样的式子叫比例,那么,什么是比例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是比例的意义。(板书)
强调:两个比 相等
3. 试一试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6∶10 和 9∶15 ② 20∶5 和 1∶4
(2)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4.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指导学生认识: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5.试一试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6 6:10 = 9:15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写几个比值是2的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联系——比例是由两比值相等的比组成的;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3.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6∶5=30∶25的比值都是( )。
4.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6:9 和 9:12 ② 1.4:2 和 7:10
③ 0.5:0.1 和 ④ 和7.5:1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你能根据影子长与竹竿长的关系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课件示图)
板书设计
比 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 ∶ 2 = 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