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1·济南高三质检)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甲的四幅图中和图乙所反映的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
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
解析: 由图乙可知,无论洪水期还是枯水期,地表水水位都高于地下水水位,说明该地终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与图甲中的①图相符。黄河下游为“地上河”,终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1.A 2.D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3~5题。
3.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A.大气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解析: 左图为季风环流,右图表示的是海陆风,其类型均属于因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
答案: D
4.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左图的季风发生的时间是夏季,范围涉及很大;右图的环流时间分别在白天和晚上,范围仅限于沿海地区。
答案: A
5.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出的地方应比同一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气压要高,反之亦然。
答案: B
下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
7.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②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 第6题,由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看,①处为北半球海域,其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是寒流,同理② 也是寒流。第7题,若位于太平洋中,则可确定②处的洋流为秘鲁寒流,该处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说明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会严重影响秘鲁渔场及沿岸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答案: 6.C 7.B
读下图,回答8~9题。
8.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解析: 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多在冬季。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 8.D 9.A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
A.ab B.cd
C.de D.df
11.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解析: 越往河流的上游,落差越大,河水的下蚀作用越明显,故10题选A。df线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地上河具备这样的特点,故11题选C。
答案: 10.A 11.C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后完成12~13题。
12.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13.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
解析: 从图中岩层弯曲情况可知,甲处为背斜。岩石越坚硬,抗侵蚀能力越强,地势越高。
答案: 12.B 13.A
读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
A.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 B.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
C.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 D.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
15.近些年来,根据GPS系统发现a地与海岸线的距离在缩短,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陆地地壳下沉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浪侵蚀加剧 D.河流沉积增加
解析: 图中热力环流分布在海岸地区,且为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陆地升温快成为低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海洋为高压区。所以风向由c吹向b,c接近高压区,既接近风的源地、又在海洋上受到摩擦力较小故风力较大。若河流沉积增加,必然会出现海岸向海扩展的现象,则a地与海岸线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故河流沉积增加,最不可能导致a地与海岸线距离缩短。
答案: 14.D 15.D
(2011·福州高一质检)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6~17题。
16.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 )
①北太平洋暖流 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③阿拉斯加暖流 ④北大西洋暖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 )
A.北赤道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日本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
解析: 由图文材料可知,“垃圾洲”是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纬环流的作用下形成,在加利福尼亚寒流作用下会靠近美国海岸。
答案: 16.A 17.B
读下面的我国某地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有关图中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几天中气温最高的是5日和6日
B.这几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7日
C.这几天的最低气温一直在下降
D.这几天的最高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
解析: 由图中可得7日气温日较差大于10 ℃,为这几天中最大;这几天的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下降趋势。
答案: B
19.根据图中资料判断,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 从4日至10日,气温由高变低,6日出现阴雨天气,7日以后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因此符合冷锋过境出现的天气特征。
答案: A
20.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资料。
1月1日 1月2日 1月3日
平均气温(℃) 12 0 -2
气压(百帕) 1 002.5 1 005.0 1 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偏北风 中雪,6~8级偏北风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冷锋和暖锋的前后及对应的冷暖气团。冷锋前和暖锋后为暖气团控制,冷锋后和暖锋前均为冷气团控制。暖气团控制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从表中可知,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分别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从四幅图中可判断出气象站在A图中位于冷锋前,在B图中位于暖锋后,在D图中位于冷锋后,而C图表示北半球的气旋,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21~22题。
2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该题组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气流特点及其移动方向。由M点的风向为东南风可知该点气流运动状况为由外内向,且向右偏转,进而得知,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太平洋低压系统一般生成在太平洋的热带或亚热带海域,受信风或季风的影响,该天气系统通常向西、向北或向西北方向移动。
答案: 21.A 22.C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据图回答23~24题。
23.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24.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 )
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解析: 根据甲图气温日变化差异,可判断出实线为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虚线为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的海风,出现在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通过读图甲,可明确出现的时间为8时~16时。
答案: 23.C 24.B
25.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解析: 由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冬季的热岛强度在大多数时间都大于夏季,无论冬夏都是夜晚大于午后,冬夏季的差异最小时间出现在午后。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2分)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_____(流水、风力)的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2分)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和___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______处。(2分)
(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处。(2分)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等地质灾害。(2分)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2分)( )
A.黄土岩性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解析: 这是一道观察分析读图题,要把握读图的基本原理。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地层的弯曲变化情况,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确定地貌特点应分析地表的形态变化,其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背斜部位受张力易侵蚀,而向斜部位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与岩浆活动无关,它的坚硬程度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外部环境,一般来说,坚硬的岩石不易受侵蚀,表现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层冷凝形成的,常埋在地表以下。地质构造中的背斜构造有利于储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储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环境效益,因此不能任意采伐。
答案: (1)褶皱 背 向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② ③
(4)B A (5)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
(6)ABD
27.(2011·试题调研)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举行。
材料二 第13~16届亚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间见下表:
届数 13 14 15 16
举办地 泰国曼谷 韩国釜山 卡塔尔多哈 中国广州
举办时间 1998年12月6日至12月20日 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 2006年12月1日至15日 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
材料三 下面为第13~16届亚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四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凡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建有地铁。地铁已成为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8年底广东省启动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大工程,其中,地铁建设投资为3 464亿元。
(1)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四城市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分)
(2)四届亚运会举办城市中,1月均温最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深圳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期间,当地白昼时间比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________(长或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昼夜长短之差比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________(大或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广州2010年亚运会举办选在________季,仅从地理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期间,需要重点考虑的不利因素可能有哪些?(3分)
解析: (1)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分析。气温最高的是曼谷,降水最多的是广州,而降水最少的是多哈,故①②③④分别是广州、曼谷、釜山、多哈。(2)由材料三可知,釜山的1月均温最低,而气温的高低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等影响。(3) 昼夜长短需要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断;而昼夜长短差别的大小,则需要看该日与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时间差。(4)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考虑天气状况,大型的活动应该安排在秋季,此时降水较少,气温不太低。而深圳大运会选择在8月,此期间台风多发。广州和深圳都是特大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堵,同时也具有发展地铁交通的资金、技术等条件。除发展地铁外,广州和深圳在运动会举办期间,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期间改善交通状况的做法。
答案: (1)广州 曼谷 釜山 多哈
(2)釜山 所处纬度最高,太阳高度最小
(3)长 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1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小 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之差最小。11月12日距离9月23日的时间长,而8月12日距离9月23日的时间短,因此8月12日当地昼夜长短之差较11月12日小
(4)秋 秋季气候温和,降水少,有利于运动会的正常举行。
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在8月份举行,此时台风多发,需要重点考虑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28.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0分)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分)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2分)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2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4分)
解析: 海陆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温度差异造成的。作图时把握住“近地面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第(4)题,海风发生在白天,能够把海上湿润、凉爽的气流带入城市,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如图
(3)冬季 冬季风强劲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29.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的缺水期,其中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为保证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渤海水库的设想(如下图)。(15分)
(1)流入渤海的大小河流有20多条,其中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滦河和③________等水量较大。为了增加渤海水库的水量,可以建设如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开凿运河,将黑龙江的水调入嫩江,再调至________(河流)入海。(6分)
(2)渤海海峡位于山东半岛蓬莱角和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之间,海峡内有几乎呈一字排列的庙岛群岛(由长山、大钦、小钦、隍城等多个岛屿组成)。这里是建坝的最佳位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上用“=”标出大坝的位置。(3分)
(3)渤海水库的建设,不淹没农田、村庄、城市,不移民。请概括其建成后所产生的效益。(6分)
答案: (1)黄河 海河 辽河 辽河
(2)水库大坝沿这些岛屿兴建,工程难度和费用将会大大降低 标注略(标注应在两半岛的最狭窄处)
(3)直接效益:储蓄淡水资源,将会使我国华北、东北的缺水状况大大改善;可进行淡水养殖;在大坝上修高速公路取得收费效益等。
间接效益:环渤海经济圈将由原来“C”型变成“O”型,经济活动会更加活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