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1·潍坊高一检测)中国气象局于2010年1月2日启动寒潮Ⅳ级应急响应,以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明显的大风、降雪天气。据此完成1~2题。
1.决定风力大小的主导因素是( )
A.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 D.地形
答案: B
2.造成这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热量、光照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3~4题。
地区 青藏地区 四川盆地 南方大部 华北地区 西北大部 东北大部 塔里木盆地 X
类型 214 441 442 333 124 323 Y 312
3.X地可能是( )
A.柴达木盆地 B.漠河附近地区
C.台湾西部平原 D.江汉平原
解析: 漠河位于东部季风区,纬度较高,因此热量、光照的质量等级较低,水分的质量等级较高。
答案: B
4.Y类型代号应为( )
A.134 B.421
C.143 D.222
解析: 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因此水分的质量等级低。由于所处纬度偏高,晴朗天数较多,光照的质量等级比热量的质量等级高。
答案: A
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表,回答5~6题。
地形类型 城市数 百分比(%)
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三角洲平原 17 5.9
平原中腹 29 10.0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63 21.8
平原与低山丘陵邻接地带 20 6.9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76 26.3
高平原 6 2.1
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41 14.2
中山谷地 15 5.2
高山谷地 1 0.3
全国城市 289 100.0
5.我国城市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其有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盆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城
C.河谷区具有排污水和泄洪的功能
D.气温凉爽,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解析: 从表中可知,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答案: A
6.下列城市与其分布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太原——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B.青岛——三角洲平原
C.石家庄——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D.拉萨——中山谷地
解析: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脉山前冲积扇上。
答案: C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据此完成7~8题。
年代 拉萨 泽当 当雄 安多 日喀则
1970S -0.8 -0.2 -0.1 -0.2 -0.5
1980S -0.1 0.1 0.1 -0.2 -0.2
1990S 0.9 0.1 0.1 0.3 0.6
7.表中数据表明( )
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 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西藏平均地温距平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答案: C
8.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
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 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 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许多著名高山的冰川后退,青藏高原永久冻土上面的活动层厚度会加大。
答案: B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t2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9~10 题。
9.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0.不会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退耕、还林还湖导致河流径流趋于平稳
D.城市化地面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解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洪水的成因。植被因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而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河流径流趋于平稳不会导致洪水灾害的发生。
答案: 9.A 10.C
中新网路易港2009年2月17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圆满结束对毛里求斯的国事访问后,当地时间十七日晚八时许从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乘专机回国,此行胡锦涛主席还先后访问了沙特、马里、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四个国家,为期八天的亚非五国友好合作之旅圆满成功,结合下图完成11~13题。
11.胡主席访问的第一站沙特阿拉伯的气候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2.导致坦桑尼亚与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13.下列关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受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影响 ②地处山地的背风坡 ③沿岸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④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坦桑尼亚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主要因为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11.C 12.C 13.D
(2011·烟台高一检测)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 “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答案: A
15.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据此回答16~17题。
16.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 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 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17.这类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全球因蒸发加强而变得更干 B.导致环境污染
C.地表生物受过量紫外线伤害 D.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第16题因全球变暖,雪线将向海拔更高的地方退缩,因此冬奥会举办地将会向海拔更高或纬度较高的地方迁移。极地气候恶劣,不宜举办冬奥会。第17题因全球变暖,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结构也随之变化。
答案: 16.B 17.D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0·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水循环原理知识,判断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19.前些年,趵突泉一度断流,但自2003年趵突泉实现复涌以来,趵突泉实现连续多年持续喷涌已成定局。保证趵突泉持续复涌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区域降水增加 B.城市环境改善
C.南水北调工程 D.地下水位上升
解析: 第18题,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第19题,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有可能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的各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地下水位。
答案: 18.C 19.D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答案: B
2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C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 °E、40 °N)、乙(115 °E、40 °N)是近地面的两点。读图回答22~23题。
2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运动状况的是( )
23.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炎热干燥,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风和日丽
C.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解析: 根据题中条件和相关知识可知,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解题时要注意冷暖锋符号的表示方法,符号的方向应与空气的运动方向一致。
从图中看到甲地在冷气团控制下,且在锋面附近,故甲地气温较低,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如在冬春季节,因暖气团中水汽较少,而风力较大,有可能出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的现象。乙地在暖锋锋前,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 22.B 23.D
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重建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据此回答24~25题。
24.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据此可推测( )
A.其上游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 B.其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
C.该处河水年内径流的变化特点 D.该处农耕活动中的灌溉用水量
25.下图表示我国塔里木盆地内一棵古胡杨木的年轮横剖面(部分),年轮①对应的是( )
A.高温年份 B.低温年份
C.多雨年份 D.少雨年份
解析: 长江流域河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因此题干中的信息只能反映其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年轮①比较宽,可以判断当年生长条件比较优越,应该是多雨年份。
答案: 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16日国际温室气体减量协议《京都议定书》生效满4周年。《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材料二
2005年1月北方15个省(市、区)
气温距平(℃)和采暖耗能变率(%)
(1)2005年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偏低),图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比较明显的两个省区其采暖耗能减少了________和________。 (3分)
(2)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是(2分)( )
A.澳大利亚 B.俄罗斯
C.美国 D.法国
(4)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2排放,可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4分)
解析: 《京都议定书》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全球变暖,加强国际合作的产物。材料二要读图名,看图例,准确判读纵坐标。气温距平是指某地某时间气温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
答案: (1)偏高 8.5%左右 15.8%左右
(2)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增多;②滥伐滥垦导致森林等植被减少 (3)C
(4)①发展能源利用技术,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08年11月14日报道称,科学研究表明,克什米尔地区一处喜马拉雅大冰川在2007年缩短了近22米,而其他几处小型冰川已经完全消失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有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
(1)你认为造成该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冰川快速融化,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进而导致_______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4分)
(3)将下列选项按照因果关系用字母代号把下图填写完整。(6分)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G.全球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解析: 分析该问题需应用全球变暖的相关知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的消退,主要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大气增温所致。在完成存在内在联系事物的因果关系图示时,一定是明确温室气体增多的两种原因。
答案: (1)全球变暖。
(2)滑坡、泥石流、洪涝等 海平面
(3)
28.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a阴影部分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并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4分)
(2)阐释图b发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6分)
答案: (1)洪涝;降水多且集中,排水不畅。
(2)现象:小流量、高水位。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29.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根据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下面为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面为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左图)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右图)。
(1)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②③⑤三个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年。(4分)
(2)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92亿亩和18.05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
解析: 第(1)小题从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即可。第(2)小题,保护耕地的措施要根据耕地减少的原因对症下药。第(3)小题,根据生态退耕的类型分别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 (1)① 建设占用耕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用地增加) 2003
(2)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加快生态治理步伐,减少灾毁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3)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退耕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