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1.A 2.D 3.B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白云岩
6.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
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文等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答案: 4.D 5.B 6.D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面积占中国整个喀斯特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据此回答7~9题。
7.“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8.“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9.右图为该地区特殊的景观——天生桥,其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需高温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7.A 8.C 9.C
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1.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解析: 土壤中CO2浓度越高,酸性就越强,对岩石的溶蚀能力就越强。读图可知,人工草坡的不同深度,CO2浓度都最高。石灰岩广布的应是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如果没有植被保护的话,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使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西南地区是我国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这是由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制约了交通的发展。
答案: 10.B 11.B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描述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13.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
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第12题,“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第13题,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答案: 12.D 13.D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左图,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第(1)题,从右图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3)题,根据左图中的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岩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其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等方面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
(3)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称为________地貌,在我国的_______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
解析: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所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地下河等。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 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