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40题 60分)
1.下列现象或过程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坠落 B.大桥设计不科学导致垮塌
C.山洪冲毁道路和村庄 D.月球上的火山爆发
当前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日益重要。据此回答2-3题。
2.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罕见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
A.周期性 B.区域性 C.联系性 D.频繁性
3.从2010年9月23日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分析显示,如果到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
A.不可避免性 B.联系性 C.频繁性 D.周期性
4.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主要是由于( )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②人口快速增长 ③经济密集发展 ④风化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 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读图,完成6~7题。
① ② ③ ④
6.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A.干旱——① 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 D.寒潮——④
7.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 )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 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度的洋面上 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8.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 )
A.地域辽阔,幅员广大 B.地形复杂多样
C.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D.气候类型多样
9.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因为 ( )
A.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境 B.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C.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D.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 )
①沿海多,内陆少 ②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③东部多,西部少 ④夏秋季多,冬季少 ⑤河流中上游多,下游少 ⑥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11.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
A.冰凌洪水 B.融雪洪水 C.暴雨洪水 D其他洪水
下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岛屿的名称是 ( )
A.海南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台湾岛 D.夏威夷岛
13.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台风、地震 B.地震、洪涝 C.干旱、 台风 D.寒潮、洪涝
14.有关世界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
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地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明显差异
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非洲
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
15.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16.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
A.孕灾环境大小 B.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致灾因子强度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17.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
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C.地处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D.山地丘陵广布
18.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
①塔里木盆地 ②滇南各地 ③海南岛 ④青藏高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判断19-20题。
19.关于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室内“躲避”时,应降低重心,应保护好头部、眼睛,捂住口鼻 ②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躲” ③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预案,并准备一个“避难袋” ④在行驶的汽车内,应立即下车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C.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D.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方法是必要的。
21.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险逃生方法危险性最大的是 ( )
A.上课时,高楼上的学生应立即躲在课桌下 B.商场,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边
C.家里,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 D.街上,迅速靠近电线杆躲避
22.在采取有利他人救助的措施时,主要应考虑在室内的有利位置,可本着的原则是 ( )
A.近水不近火,靠内不靠外 B.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C.近火不近水,靠内不靠外 D.近火不近水,靠外不靠内
以“真诚到永远”为服务宗旨的海尔集团,立足中国,服务和责任面向全球,在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方面,把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放在首位。据材料回答23~24题。
23.海尔集团开发的“绿色冰箱”可减少 物质的排放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烃化合物 D.二氧化氮
24.海尔集团“绿色空调”的研发,有利于保护 ( )
A.高层大气 B.臭氧层 C.气候资源 D.对流层
25.全球变暖对全球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有 ( )
①全球变暖总体上会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②基本没有影响 ③使沿海地区少雨,内陆多雨 ④使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6.酸雨的危害有 (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中生物 ②腐蚀文物和建筑物 ③影响人体健康 ④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防治酸雨的措施有 ( )
①减少硫酸厂污水排放量 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发展洁净煤技术 ④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为了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相适应,2010年6月1日零时起,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每吨上调400元。据此回答28~29题。
28.这次原油价格变动中受损失最小的发达工业国是( )
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29.“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 )
A.主要产油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 B.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C.石油总量供不应求 D.石油输出国限产提价
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降低石油进口关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0~31题。
30.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 )
A.东南亚 B.俄罗斯 C.波斯湾地区 D.拉美地区
31.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是( )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海洋石油污染、赤潮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据此回答32—35题。
32.下列海域,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污染最严重的是 ( )
A.波斯湾 B.几内亚湾 C.孟加拉湾 D.墨西哥湾
3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34.形成 “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 ( )
A.重金属 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元素 D.有机氯农药
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
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
最终对环境的影响却不小
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
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
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36.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发达国家( )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大
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
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
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37 ~40题。
37、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38、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
A、1% B、19%
C、20% D、21%
39、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答 题 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40、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二、综合题(3小题 40分)
41.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读图及表回答问题。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答:
(2)读下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的差异。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江苏 宁夏
(m3/人·年) 610 1 780
(m3/人·年) 70 26
(m3/亩·年) 540 1 754
(m3/亩·年) 446 1 352
(m3/万元) 570 4 000
(3)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2.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标。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43.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下面的“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5CBDBC 6-10BCCAD 11-15CCAAD 16-20BCBBA
21-25DBCBC 26-30DBDAC 31-35BADCBC 36-40ADBBBB
41.(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原因: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2)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3)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42.(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横断山区 台湾、福建、江西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由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使入河泥沙减少,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减少洪涝灾害。
43.(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 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第35-3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