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概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2)分析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3)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法指导]: 自学自测、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提出相关问题,引入课题。
二、自学自测
1、不同的种子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种子的结构中都有 和 。
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蚕豆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而玉米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3、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
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是 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种子萌发时如果子叶出土,在播种时,种子应该 。
三、互学互助
1、活动一:对比单子叶种子(以玉米为例)和双子叶(以蚕豆为例)的结构图,说出相同与不同点。
类型 种子结构
种皮 胚 胚乳
单子叶种子 有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 有(可食)
双子叶种子 有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养料转入子叶(无)
肥大可食
2、活动二:阅读第126页的实验,说出过程,得出结论:
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 、 。
四、导学导练
1.预计王大爷家今年粮食大丰收,你认为贮藏粮食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
A.高温、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干燥
2.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
① 干燥的大豆种子 + 浸清水的棉花 拧紧瓶盖 室温
② 干燥的大豆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4.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 ( )
A.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B.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
C.种子生虫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无法食用
D.种子发霉易引起中毒
5.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6.根据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 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标号 所示部分发育而来。
(3)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 。
(4)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 作用。
(5)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且温度适宜时,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种子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缺乏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
7.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 )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 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 将 ,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 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A 水淹没种子 B 放在适温下 C 不加水 D 放在冰箱里 E 加适量水
④ 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5)实验结论:_(共17张PPT)
观察方法:
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步骤:
1.观察种子的外形。
2.剥开种皮或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
3.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哪一部分被染成
蓝色,想想种子里储存有哪一种营养物质?
活动一:
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种 皮
种 孔
种 脐
种子成熟后,脱离种柄在种皮上所遗留下的痕迹。 它是种子从母体获得营养的通道。
坚硬,保护种子
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和胚根伸出的部位
观察方法:
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步骤:
1.观察种子的外形。
2.剥开种皮或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
3.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哪一部分被染成
蓝色,想想种子里储存有哪一种营养物质?
活动一:
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1
2
4
3
5
种皮
胚芽
子叶
胚根
胚轴
胚
蚕豆种子结构
双子叶植物
如:蚕豆、花生、大豆等
胚
玉米种子结构
单子叶植物
如:玉米、水稻、小麦等
观察方法:
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步骤:
1.观察种子的外形。
2.剥开种皮或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
3.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哪一部分被染成
蓝色,想想种子里储存有哪一种营养物质?
活动一:
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蚕豆种子
玉米种子
提示:淀粉遇稀碘液变蓝色
现 象:
结 论:
蚕豆的子叶变蓝色,玉米的胚乳变蓝色
蚕豆的子叶、玉米的胚乳储存有淀粉等营养
物质。
蚕豆种子 玉米种子
胚
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
植物种类
结构
种子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种皮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一片)
有(两片)
有
子叶
胚乳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胚乳
无
有
比较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
新植物体的幼体,
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推荐器材: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烧杯、玻璃棒、标签、水、蚕豆种子。
活动二:
设计实验:
结论:
内部条件:种子是活的、胚是完整的, 过了休眠期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设计实验:
外部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活动三:
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想一想:
1.种子的哪一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 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胚 根
结构 主要功能 发育时的变化
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育
胚
种皮
胚轴
胚根
子叶
胚芽
脱落
保护
贮藏营养物质
是新植株的幼体
逐渐消失
发育成茎和叶
发育成根
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一、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二、种子的萌发
萌发的条件
萌发的过程
三、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第2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2)分析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3)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4)说出叶芽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并尝试画出所观察的种子的结构
2)通过尝试探究外界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的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形成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念
2)参与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探究,交流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看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出相关问题,引入课题,并举例说明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对学生能收集种子进行赞赏,创设问题情景: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搜集到的植物种子,从种子的形状、大小、种皮的颜色方面进行观察,说明种子在形态上的多样性。
教师:尽管种子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可以用菜豆、蚕豆等豆类种子作为代表,另一类可以用玉米、小麦等禾谷类种子作为代表。下面就分别研究这两类种子的结构。学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讲授新课]
一、种子的结构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制一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成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小结观察结果
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异同
二、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播种季节。思考后回答1.为什么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2.农民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生:因为春天很温暖,雨水充足,所以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
生:松土、浇水。
师:(播放松土、浇水、种子萌发的照片)一段时间后种子就萌发了。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
生:作出假设:讨论后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师:假设是否成立呢?这需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证明。
假如给你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4个)、滤纸(若干)、水……讨论回回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师:假如2号培养皿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条件,1号探究的变量是水。你是怎么做的?
生:1号和2号培养皿是一组对照实验,往1号和2好培养皿中各放入2张滤纸,各放入10颗绿豆种子,往2号培养皿中滴加水,1号培养皿不加水。将1、2号培养皿都放到橱柜中。
师: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1号培养皿不发芽,2号培养皿发芽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师: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你是怎么做的?
生:往3号培养皿中放入2张滤纸,放10颗绿豆,加入一定水分,使滤纸刚好湿润,把3号培养皿放到冰箱。
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3号培养皿不发芽。
生:老师:我的3号发芽了?
师:低温使种子发芽过程变得很缓慢,不利于种子萌发。
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若想知道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生:我往4号培养皿中加入2张滤纸,放入10颗绿豆,加过量的水,淹没种子,把4号培养皿放入橱柜。
师: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4号培养皿不发芽。
师: 4号培养皿是因为水太多种子不能发芽吗?从4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对照中培得出什么结论?
生:不是。是因为水太多,导致种子萌发没有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师:从这个探究实验中我们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只要给定以上条件种子就都能萌发吗?
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有有种子的自身条件。
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
师:种子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师:种子要想萌发必须具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完后思考回答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播放视频)
生;种子吸水,种皮胀破—萌发出根---萌发出茎和叶
师:回顾种子的结构,根、茎、叶都是由种子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
生:看书,讨论后回答。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连接茎和叶。
师:学生讲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逐一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照片。
小结
师:同学们,这结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一、种子萌发的条件:(一)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二)自身条件:种子度过休眠期,胚是完整有活力的。二、萌发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三、种子的萌发过程:种皮胀破-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伸长
三、茎的发育
教师: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
小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3、小结:
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
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
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教后反思]:较好的地方:使用多媒体,使这个课的信息量很丰富。提早布置实验,学生十分配合,都有在家完成,使学生能很好互动。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前面太紧,后面时间剩较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考讨论不够。以后上课中,可以可以多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