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平煤高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赤峰平煤高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19 16: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峰平煤高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考生交卷时只上交答题纸。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4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鞭笞(chī) 拓片(tuò)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èi)
B.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C.脊髓(suí) 吞噬(shì) 劲弩(nǔ) 韬光养晦(huì)
D.藩篱(fān ) 迁谪(zhé)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盥洗 寒喧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B.孝悌 峥嵘 咀嚼赏监 名门旺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烟霭 句读 惴惴不安 百无聊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惘然 缭倒 恬然自安 瘦消不堪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下列每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艰难苦恨繁霜鬓(极其痛恨) 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C.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可以横绝峨眉巅(飞越)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这令人悲伤的秋天,我常常离家万里,抱着晚年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卫剑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转变成像豺狼一样的叛乱者。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我曾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爱心托给杜鹃。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是高贵和年长的人,也不是低贱的和年轻的人才知道道理存在和明白老师存在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小说《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而《孔乙己》《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听说李明海竟然逃课去上网,父亲连工也不做了,气乎乎地等在家里,等李明海刚一进门,父亲揭竿而起,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B.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被揭露的腐败现象日趋增多,已有多个省市的高官因此落马。说房地产没有交通领域腐败,那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C.王维国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门外汉”,到获得“泉城人口奖”,靠的不是别的,正是那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D.老师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教育指导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以后的人生事业中有非凡的成就。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 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⑩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①②③④⑩ B.⑤⑥⑦⑨⑩ C.①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⑧⑨
10.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1.下列句子中的“其”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12.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①林黛玉 ②王熙凤 ③贾惜春 ④贾探春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王熙凤
C.①贾迎春 ②王熙凤 ③贾惜春 ④贾探春
D.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王熙凤
13.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B.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象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
1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二、诗歌鉴赏题。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7分)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其中划线的句子。
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①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②,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
(选自《论衡》)
【注】①诸生:此指读书人。②博士官所职:博士官府中所应保存的。
(1)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4分)
(2)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3分)
四、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7.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②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
④ ,独留青冢向黄昏。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⑩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则徐: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②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人的,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③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④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新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⑥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⑦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⑧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选自《散文》2004年第12期,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为线索,概括描写了林则徐坎坷的人生经历,以赞美林则徐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高尚情操为主旨,读来感人至深。
B、文章第四段,作者描写了林则徐被流过程的艰辛曲折,是为了更充分的表现林则徐的风雨人生,衬托林则徐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C、说到林则徐,人们往往想到虎门,却很少人想到伊犁。因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铸造了林则徐一生辉煌,而伊犁则是林则徐人生的低谷和悲剧,却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的高度和深度。
D、第六段作者通过分析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说明了林则徐无论是仕途通达,身居高位,还是遭到流放,身处逆境,都能镇定自若,慷慨悲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他的乐观豁达的性格。
E、文章先交代作者的游踪,接着点明主旨,而后穿插林则徐的流放经历,最后以议论、抒情作结,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整合文中信息,回答文中的“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6分)
(3)依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人生如戏”这句话?(6分)
(4)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6分)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也绝对不要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竟然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再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必须写成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纸
二、诗歌鉴赏题。(8分)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4分)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三、文言文阅读。(7分)
(1)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4分)
(2)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罪。(3分)
四、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7.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②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
④ ,独留青冢向黄昏。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⑨同是天涯沦落人, 。
⑩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2)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整合文中信息,回答文中的“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6分)
(3)依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人生如戏”这句话?(6分)
(4)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6分)
800字
1.B(A拓tà C髓suǐ D跬kuǐ)
2.C(A寒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咀嚼赏鉴 名门望族 D潦倒 瘦削不堪)
3.A(坐:徒、空 苦恨:极其遗憾)
4.D
5.B(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另一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药》
也出自《呐喊》)
6.A(望文生义)
7.D(A、“导致……所致”属句式杂糅; B.缺宾语; C.属结构混乱)
8.C
9.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 步行  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  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 ,今义为学识渊博 ⑨先前,刚才 ⑩因此创作)
10.B(均为宾语前置)
11.C(语气副词,表推测)
12.B
13.A
14.D
15.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6.(1)各位读书人不学习现今的制度而效法古代的章法,来诋毁当今世事,迷惑扰乱百姓的视听。
(2)凭借古代的制度指责当今的政策的人,要灭族,官吏看到或知道这种情况而不举报的,与之同罪。
17.略
18.(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太全面;D项没有分析林诗,表现的是林则徐“忍辱负重,舍身为国”;E项“点明主旨”应在“流放经历”之后。)(5分)
(2)①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②林则徐在遭受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仍旧保持着伟大而宝贵的英雄本色与人格魅力。(每点3分,共6分)
(3)林则徐的一生犹如一出戏。(2分)他的精彩的人生舞台,虎门销烟是人生浓墨重彩的亮点;(2分)而被流放伊犁后的人生低谷时期,却是这出戏的(最)高潮。(2分)
(4)①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对比;②“我”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不同感受的对比;③林则徐虎门销烟与被流伊犁的对比;④林则徐流放伊犁时的“选择”的对比;⑤林则徐和“一般流放者”的对比。(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