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第一中学高2011级2012年春季中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论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积累(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匝道(zā) 驯顺(xùn)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ěng) 咎(jiū)由自取
B、着衣(zhuó)煤屑(xiè)) 梵婀玲(ā) 含情脉脉(mài) 管中蠡测(lí)
C、垝垣(yuán) 蕈菌(xùn) 廿四桥(niàn) 渐车帏裳(jiān)所向披靡(mǐ)
D、庇(bì)护 袅娜(nuó)普陀山(tuó) 周公吐哺(p ) 淇水汤汤(sh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斑驳 樊笼 踯躅 如椽大笔 偃苗助长
B、 脉膊 掇拾 伶俜 妖童媛女 毋庸置喙
C、敛裾 落寞 神州 无福消受 涸辙之鲋
D、妆饰 磬石 切磋 契阔谈宴 趋之若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在“2012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达一中高三的同子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跃跃欲试,决心“挑战高考,无悔人生”。
D、最近,金融、地产、汽车等行业纷纷爆发裁员危机,一叶知秋,未来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11中国 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围绕以“天上之水,天下人”为主题,表达“谢天、谢地、谢人”以及在大灾面前涌动大爱的感恩之心。
B、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D、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防止物价不过快上涨和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
D、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B、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D、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B、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C、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D、《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 】
A、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C、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三、(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陶 渊 明 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王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於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昭明太子集》,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州召主簿,不就 就:就职
B、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 畜:保存
C、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通“邀”,
D、会卒,时年六十三。 卒:终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吾属皆且为所虏矣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度我至军中,公乃出
C、谓之浔阳三隐 吾欲之南海何如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督邮,当下属请示陶渊明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时,他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去侍奉那卑污的小人!”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B、当时周续之(官职名)来到庐山,跟随慧远法师学佛,彭城人刘遗民也隐居在匡山,因此,周续之、慧远法师、刘遗民三人号称“浔阳三隐”。
C、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曾经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D、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陶渊明嗜酒如此,亦是他率真个性的鲜明反映。
第Ⅱ卷(共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共8分)。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请分别归纳概括。(4分)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怀?(4分)
13、名句默写(任选一组,每空一句 5分)。
(1) ,哀民生之多艰。
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人才,统一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
是:“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起兴的方式来引起下边的故事,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在如《诗经·小雅·采薇》中,诗人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引发对战车的描述,在《诗经·卫风·氓》中,作者先后用“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和“ , ”的诗句起兴,暗示了下文女子悲惨的命运。
(2) 亦余心之所善兮, 。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7 题。
读 秋
(1)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2)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3)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4)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①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②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5)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6)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7)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4. 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8分)
15、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6.品味文中加线的两句,简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及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① ②
17.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语言与表达(15分)
18.阅读下面文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20字以内)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距今已达2200多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顺应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个项目的综合服务,余秋雨赞叹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与之同时代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历史遗迹,都江堰依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19.仿照画线的句子的特点,以满月为本体写一组句子。(4分)
原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5分)
人类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极端恶劣气候和局部战争频繁上演,引发了人类对地球未来的强烈关注。而印第安人的杰出代表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将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据此拍摄出灾难大片《2012》。影片虚构了2012年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故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令人生畏的自然灾害集中爆发。影片登陆中国,上映3天就拿下了7500万元左右的票房,火爆一时。不过,影片中逼真、震撼的灾难场面也引起了争议。著名喜剧演员洪剑涛在博客中就直接呼吁“建议停映《2012》”,他在博客中称:“看完电影真的是很后悔,尤其是带孩子去看,更是错上加错。”
你认为孩子可不可以看《2012》这样的影片?请谈谈你的看法。(字数60字左右)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痕迹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地,浅浅地,浓浓的,淡淡的,就这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达州市第一中学高2011级2012年春季中期考试
语文(答 题 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选择题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总分人
分数
得分 评分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3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120分)
得分 评分人
四、(23分)11、(10分)
(1)(5分)
(2)(5分)
12、(8分)
(1)(4分)
(2)(4分)
13.(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 (2)
, , ,
, ,
得分 评分人
五.(23分)
14.(8分)
答:
15. (2分)
16.(6分)
(1)
(2)
17.(4分)
答:
得分 评分人
六.(15分)18.(4分)
20字
19、(6分) , , ;
20、(5分)
达州市第一中学高2011级2012年春季中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A、咎(jiù)由自取 B、梵婀玲(ē) 含情脉脉(mo) D、周公吐哺(b ))
2、答案:【C】 ( A、揠苗助长 B、脉搏 D、契阔谈嬿)
3、答案:【D】一叶知秋: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A.对象误用,国破家亡之痛。B.褒贬误用,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褒义词。
C.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4、答案:【B】(A.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主题”或“以……为主题”C.否定不当,去掉“不”。D.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5、答案:【D】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6、答案:【D】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7、答案:【A】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8、答案:【 D 】 (卒:死)
9、【D 】((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A项前一个“为”是动词“做”,后一个“为”是介词“被”;B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才”; C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他们”,后一个“之”是动词“到,去”。))
10【 B 】(“浔阳三隐”是指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三人,因为当时陶渊明也没接受朝廷征聘。)
11(10分)
翻译 ⑴(陶渊明)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
(“亲” “起”“解” 为得分点,一点一分,共3分,大意2分。全句共5分。)
⑵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造”“设” “语”为得分点,一点一分,共3分,大意2分。全句共5分。)
12、答案:(1)《涉》一往情深、纯洁忧伤、思念亲人的游子形象。《迢》美丽忧怨,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4分)
(2)《涉》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相爱相思又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迢》寓情于景(或间接抒情),抒发了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慨叹。(4分)
13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虽九死其犹未悔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五、(22分)
14. (8分)具体指:(1)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完美的向往; (2)秋天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静美; (3)秋天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4)秋天是一种开阔、浑厚、成熟的“气象”。(每点2分)
15、(2分)第二段领起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只答“领起下文”“总括上文”不给分)
16. (6分,每点3分)
(1)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夕阳在高远的天空下的
独特景象,表现出一种静穆祥和之美。
(2)说芦花“不急不躁的”在秋风里摇曳“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这是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芦苇以人的情态,更好地表现了秋天的芦苇呈现的宁静之美。
这两个句子是作者用以说明秋天的祥和、静美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而夕阳和芦苇就是两个很好的物象。
17. (6分)表现出作者追求一种淡然宁静的、超然物外的、洗尽铅华的心态,(3分)愿意做一个胸怀宽广、荣辱偕忘、宽厚仁爱之人。(3分)
六、(15分)
18.(4分)参考答案:历史悠久,顺应自然,作用巨大,功效长久。(每点1分)
19(6分)答案实例:满月正如玉盘,又如明镜,又如令人向往的仙境。
20、(5分)评分要求:表态1分,对影片、孩子分析2分,影片对孩子的影响的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我认为孩子可以看《2012》(1分)。该片虚构了“人类末日”到来时的灾难场景,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环境问题,善待地球母亲,这对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存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通过该片,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2分)
(2)我认为孩子不能看《2012》(1分)。孩子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需要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乐观上进的良好心态。(2分)而《2012》利用骇人听闻的灾难场景,渲染了“人类末日”的惊悚,会让孩子们对未来产生恐惧、颓废甚至绝望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2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去侍奉那卑污的小人!”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着篮舆,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时,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好长一会儿,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当时周续之(官职名)来到庐山,跟随慧远法师学佛,彭城人刘遗民也隐居在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征聘,他们号称“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周续之出山,和学者祖企、谢景夷三人,一起在城北讲授《礼记》,给他们“雠校”的官衔。他们住的公寓,就好像是马队。所以陶渊明写诗给他们说:“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肄,校书亦已勤。”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