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中2011级高一(下)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7girl
本试题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9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落寞(mò) 溘(kè)逝 休戚(qī)与共 瞬(shǔn)息万变
B.流觞(shāng) 踯躅(chú) 潸(shān)然泪下 夙(shù)兴夜寐
C.湍(tuān)急 葳蕤(ruí) 舐(shì)犊情深 因噎(yē)废食
D.哺(pǔ)育 伶俜(pīng) 风尘仆仆(pū) 自怨自艾(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辟 跋扈 脉博 功亏一篑 望风披蘼
B.镶嵌 缈茫 诙谐 墨守成规 一泄千里
C.瞥见 嘻游 裙裾 迫不急待 莫可名状
D.弥望 赡养 饿殍 门可罗雀 矫揉造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 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里嫦娥的披肩?
(2)她自始就在思索而且 在沉思,并不照人类的想法而照自然的想法。
(3)但闻得那满池的荷叶荷花,微风吹来, 清香, 浓烈的馨香,是以更觉神往。
A.变换 时时刻刻不 不是 却是
B.变幻 无时不 不是 却是
C.变幻 无时不 不仅是 而且是
D.变换 时时刻刻不 不仅是 而且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现象将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也将有很大转变。
B.由于体能消耗过大,英格兰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德国队也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C.当中国男子羽毛球队捧回汤姆斯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李永波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B.为促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体系,泸州市政府出台了《泸州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C.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战,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境,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原中如此一景,荒坡中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①给高滔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②给浮嚣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
④历史才有风貌
⑤人生才见灵动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②①⑤③④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代表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等。
B.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C.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D.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的种种幻想变成现实,上古时代异想天开的“造人”神话,将在当代科学家手中实现。以人造肌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类人机器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科学家发现,非金属材料能在电流的作用下运动,于是产生了制造人造肌肉的构想。研究证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粘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作。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相反,通过改变复合体的形状也可以产生电。
人造肌肉具备人体肌肉的功能。在人造肌肉中,一根直径为0.25毫米的管状导电塑料可承重20克,相同的体积,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的力量强壮10倍。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除了关节之外,四肢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关联处,能量上自然是捉襟见肘。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 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近年来,一种名为Birod的生物机器人已问世,它可以负载超过自身许多倍的重量。科学家正在研制用于未来士兵装备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一旦装入手套、制服和军靴,士兵就会有超人的力量,举重物、跳过高墙均不在话下。
利用人造肌肉可以发电的原理,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脚后跟”发电机,即把人造肌肉安装在军靴的鞋跟上,通过步行、跑步等运动就能发电。未来,凡是需要小型电动引擎的制造业,人造肌肉都有用武之地。
人造肌肉灵活柔软,还可以用来制造医用导管和在救灾中大显身手的蛇形机器人。目前已经有了利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它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与真鱼没什么差别,“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机器鱼既没有马达、机轴、齿轮等机械装置,也没有电池,完全是靠伸缩自如的高分子材料自行驱动。
8.下列对“人造肌肉”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造肌肉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
B.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在电流发生变化时可以发生变化。
C.人造肌肉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其伸缩动作所产生的能量。
D.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力量更强,从而具有比人体肌肉更好的性能。
9.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造肌肉的特征是可自动伸缩和弯曲,在自动伸缩和弯曲时产生电。
B.装有人造肌肉的机器人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因为人造肌肉具有灵活性。
C.装有人造肌肉的机器人四肢更发达,其功率比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的功率大。
D.人造肌肉使类人机器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代替传统机器人完成了任务。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离子数量与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有关。
B.采用了人造肌肉的机器人能将分子能量转化为物理能量,能自行驱动和负重。
C.未来装有人造肌肉的军靴既可使士兵具有强大的力量,又可充当小型发电机。
D.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游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C.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两次
D.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失其所与,不知
B.①遂以为师 ②秋以为期
C.①田忌欲引兵之赵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多用衬托法,深刻表现人物形象,以田忌和庞涓等人物衬托孙膑的足智多谋,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1分)
四、(2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3分)
译文:
(2)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3分)
译文: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4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蟋蟀的别称。
(1)请找出诗歌的一、二句中的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3分)
(2)结尾两句诗人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何种情感?(5分)
16.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内容。(10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3) ,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渊明《归园田居》)
(7)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7.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4分)
18.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19.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
20.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
六、(13分)
21.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2010年6月,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协的网络作家,这被视为传统文学界正在逐渐接纳、包容网络文学的一个信号。2011年11月,“唐家三少”作为首位网络作家代表,出现在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2010年,鲁迅文学奖以及随后的茅盾文学奖,首次将网络作品纳入参评范围,这也是中国官方文学奖项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
20
22.依例仿句,要求字数相同、内部结构大体一致。(4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难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升降沉浮。
如果把人生比作 ,那么 , , 。
23.根据下面的文字,为这位“最美的母亲”写一段赞美的话。(要求:使用第二人称,语言连贯得体,有文采,不少于60字)(5分)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看到后,踢掉高跟鞋,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得救了,吴菊萍却手臂骨折,受伤较重,住进了医院。后来记者采访她,问她为什么当时会做出那样一个惊人的举动,她说:“这没什么,每个妈妈都会这样,换了你,你也会。”
60
七、(50分)
24.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泸州高中2011级高一(下)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答 题 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1分)
四、(28分)
14.(1)
(2)
(3)
15.(1)
(2)
16.(1) (2)
(3) (4) ,
(5)
(6) ,
(7) ,
五、(20分)
17.
18.
19.
20.
六、(13分)
21.
20
22.如果把人生比作 ,那么 , ,
。
23.
60
七、(50分)
24.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泸州高中2011级高一(下)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参考答案
一、(21分,每小题3分)
1.C(A瞬shùn息万变;B踯躅zhú,夙sù兴夜寐;D哺bǔ育,风尘仆仆pú,自怨自艾yì)
2.D(A幽僻 脉搏 望风披靡 B渺茫 一泻千里 C嬉游 迫不及待)
3.B(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第一题中与“烟霞”相对应的,应是变幻更合适,可排除A、D。再看第3题,“清香”与“浓烈”不能同时存在,因此选B是正确的)
4.A(尸位素餐,空占着某一职位,享受某种待遇,却不尽职守,不做事情。投鼠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指日可待,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实现希望等,含褒义)
5.C(A句式杂糅,可改为“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或“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一起参加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的竞选。” B成分残缺,“逐步解决……问题”。 D语意重复,“万一”和“若”二者只能选用其一)
6.D(抓住语段核心句“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来理解。②句中“浮嚣”“急躁”既照应的是“人生”中的情绪起伏,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的“大漠”“风沙”的景物状况;①句中的“高滔”“粗犷”既照应的是“世界”中的自然状态,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的“荒原”“荒坡”的景物状况。⑤③④句分别对应“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的语序)
7.D(应是“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二、(9分,每小题3分)
8.B(解析:A项内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第二句话,原文的意思是说“因为高分子材料具有能自动伸缩和弯曲的特点”才可以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而选项表述为“人造肌肉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前后关系颠倒了。B项内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后半部分“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这句中“电流强弱“和选项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改变它的伸缩性”和选项中“发生变化”表意一致,据此可知B项的理解正确。C项,据原文第三段第三、四句话推知,人造肌肉之所以有巨大能量是因为“有可以活动的关联处”“四肢更加发达”,即灵活自如的活动时人造肌肉巨大能量的来源,选项中表述为“伸缩动作”与原文不符。D项,据原文第三段第二句话中“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的力量强10倍”推知选项中前半句正确;据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推知“人造肌肉具备了人体肌肉的功能”而没有说“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性能好”,因而选项中的后半句表述错误)
9.C(解析:A项,据原文第二段末句推知,“产生电”的前提是“改变复合体的形状”,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自动伸缩和弯曲”。B项,“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范围过大,文中举了装有人造肌肉的机器人在军事、医疗方面的作用,但不能理解为“各个领域”。C项,可据原文第三段第四句话推断选项正确。D项,原文第四段第一句话中的“正在”,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还可以用来”表明类人机器人的很多用途还在研发中,而选项中说“完成了”属于“已经完成”,显然和原文意思不符)
10.D(解析:据原文第五段第二句话中“‘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可推断出,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不可能永不停息地游动,因为它的“耐力”有限,而D项中说“持续不断地游动”,显然是错误的)
三、【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理乱丝不可紧握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傍晚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剥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日暮时分见到举火的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自己的计谋已经用完了,军事行动失败的趋势不可扭转,就割脖子自杀了,(临死时)说:“终究让那小子成名了!”齐军于是乘胜将庞涓的军队彻底打败。
11.D(D项应为”逃亡”)
12.B(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结交”;B组中两个“以为”,均为“以之为”;C组两个“之”,前者为“到,往”,动词,后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D项中前一个“因”为“趁机”,后面的为“凭借”)
13.B(“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四、(28分)
14.(1)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窃”“之”各1分,句意1分)
(2)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将”“辞谢”各1分,句意1分)
(3)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白”“书”“烛”各1分,句意1分)
15.(1)意象:梧叶,江水,秋风。(2分)意境:凄清幽冷。(1分,意思对即可)
(2)手法:衬托或对比。(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意思对即可)
16.(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4)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20分)
17.①风拂炊烟图;②风吹莲荡图;③风摇树木图。(答到一点、两点、三点各1、3、4分)
18.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1分)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1分)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2分)
19.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0.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举例1分,修辞手法1分,赏析1分)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举例1分,修辞手法1分,赏析1分)
六、(13分)
21.【参考答案】网络作家(网络文学)渐为中国文学主流包容、接纳。或:中国传统文学界向网络文学(网络作家)敞开大门。
(“网络作家”或“网络文学”1分;“中国文学主流”或“中国传统文学界”1分;“包容、接纳”或“向网络文学(网络作家)敞开大门”给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22.【参考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比喻恰当得体1分,后三空内容要与第一空所比之物相符合、相关联,1分;整个句子意境内涵2分)
23.【示例】你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你在荣誉面前谦虚淡定,你朴实而平凡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人性的善良,什么是对生命的关爱,你是最美的母亲花,世界因你而更加美丽。
(人称1分,连贯得体2分,有文采2分)
七、(50分)
24.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